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6 (1700-1725).djvu/99

此页尚未校对

真寧縣

龍門川橋 :在縣城西十里。

寧州

寧江橋 在州城北一里。

馬蓮河橋 在城西南一里。

九龍橋 在九龍河

城北橋 在城河北

政平橋 在涇河

亞店橋 在寧江

慶陽府封建考        通志

慶靖王 ,名梅,明,太祖第十六子,母余妃。洪武二十四年封慶陽。二十六年徙韋州。建文三年徙寧夏。成祖令歲一至韋州度夏。正統十三年薨。

《慶陽莊懿王 》,定王第四子。薨子恭恪王嗣。

慶陽府公署考        府志

本府。安化縣附郭。

府治 在城中偏東南,即宋、元舊治。明洪武間,知府陳林重建。天順間,知府張翔增修。弘治間,郝鎰增修。時得宋熙寧丙辰范純仁重修儀門,過木仰文,今仍置於門楣譙樓臺基,中藏鐵柱,以厭風水,世傳宋范仲淹所築。弘治間,知府郝鎰廢譙樓為府坊。嘉靖三十四年,地震後宅盡覆,知府梁明翰改創公廨,有碑記。

清軍廳 撫民廳 在儀門外東西,今久廢。管糧廳 今為軍糧廳。

理刑廳 俱在正廳東。明嘉靖三十六年,知府梁明翰創修。

皇清推官閻允轂創建二堂三楹。

經歷司 在正廳東

照磨所 在正廳西

都察院 廳三重,俱有耳房、廂房。門二重,在府治西北,即今「分守河西道。」

布政分司 廳三重,俱有耳房、廂房。門二重,在府治北,久廢。

按察分司 廳二重,俱有耳房、廂房。門二重。「舊為河西道,在府治東。明洪武間,知府陳林建。成化間,副使曹宏、知府杜學重修。嘉靖三十六年,知府梁明翰重修,即今察院。」

皇清順治十年,守道李嘉彥重修,有《碑記》。

協守廳 廳二重,俱有廂房、耳房。門二重,即昔兵備道,在按察分司東,久廢。

稅課司 「舊在府治南關。明嘉靖二十八年秋七月,為大水漂沒,知府汪來改置府治北」 批驗鹽引所 舊名靈州批驗鹽引所,後改至萌城,與靈州鹽課司俱屬慶陽府轄。明成化二十三年,奏准「慶陽府每歲委佐貳官一員監支商民等鹽,改移萌城批驗所於清平堡,合黑城、乾溝二路鹽車,俱抵慶陽城市卸載。店主」 執引赴府驗過,付行鹽地方貨賣,引目付店主銷繳。公廨在北關西,今遺址尚存。

醫學  、陰陽學 舊俱在府治西,後改置府治東。以上俱久廢。

道紀司 在府治北祐德觀。

僧綱司 在府治北關興教寺。

靈州巡檢司 在府城北五百里。

靈州鹽課司 在府城北五百里。明洪武間建永盈倉 ,在府治西北。

預備倉 在府治北

新倉 在府治南

舊安邊營舊便利倉

新安邊營新便利倉

定邊營倉  ,三山堡倉  ,永濟堡倉,饒陽堡倉  ,新興堡倉  ,把都河堡倉,石澇池堡倉。

安化縣治 在府治北。明洪武初,知縣陳淵建。成化間,知縣張綱重修。

皇清知縣張星、杜霽遠相繼重修,知縣及丞、簿、尉住

宅四所三在正廳後,一在儀門外東南,丞簿裁,宅廢。

驛馬關巡司 在府城西南八十里。明弘治間設,以斷下馬汀溝、蕭家溝、關泉頭、龍泉鋪,各通私鹽道路。正德十年,因裁革兵備道批驗所,移置甜水鋪。巡司裁廢,舊址猶存。

槐安巡司 在城北一百里。明洪武初建,裁廢。定邊巡司 在府北一百里。明洪武初建,裁廢。預備倉 在縣治北。

義門倉 在府西一百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