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7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大皂江 在治西南。泉出岷山,東流入府界新繁縣。

白鹿山 ,去舊彭縣治西北二十里。上有金覺禪寺,相傳晉佛圖澄建。

彭門山 :去舊彭縣治北三十里。兩峰對立如闕,名天彭門。

丹景山 ,去舊彭縣治西北三十里,宋韓絳《記》云:「群山之間,風氣流爽,一日之間備四時焉。」 至德山 ,去舊彭縣治西三十里,蜀王衍嘗遊是山,患其高險,別開一徑以登。

大隋山 去舊彭縣三十五里。山有泉,流為瀑布。宋張商英《記》:「西山之勝,在彭門者,大隋為甲。」 中隋山在大隋山後,峰巒特秀,其上積雪,三四月始消,下視白鹿、葛仙諸山,真培塿耳。九隴山 去舊彭縣治北四十里,一伏隴,二豆隴,三秋隴,四龍奔隴,五走馬隴,六駱駝隴,七千秋隴,八較車隴,九橫檐隴。

葛璝山 :去舊彭縣治北四十里。昔葛永璝得道於此,山有葛仙祠。

漓元山 ,去舊彭縣治北六十里。李膺《記》云:「范蠡學道昇仙於此。」 又按:《明一統志》作「漓沅山」 ,今有石龕,名范蠡洞。

慈坪峰 在舊彭縣治西北定峰山右。有慈照精藍,僧通陸習靜之所。

清白江 在治北十里。宋趙抃過此,嘗曰:「吾志如此江清白,雖萬類混其中,不少濁也。」 按:《漢州志》亦載此江,並錄於後。

沱江 一在新繁治西北十五里,源出岷江。《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 即此。一在灌縣南。九井河 在治南,李冰所鑿,象九宮以壓水怪。玉村河 在縣北三十里堋口鎮,源出五峰山,流至竹溪河,合白水、黑水、中隋乾溪、大隋、白鹿七河會而為一,嘗有戍兵哨守,以防茂、綿之寇。鹿耳溪 去舊彭縣治北四十五里,源出曲尺山,東流會清白江。

白石溝泉 :去舊彭縣治北七十里,源出小峽腳山,流入漢州,注《金堂》。

金堂縣

三學山 去治東北十里,上有法海、普濟、廣濟三寺。又有佛跡石,文理溫潤,非世間追琢所能。昌利山 去治東北十三里,山有石室三門,人呼為「三龍門。」

萬安山 :去治北十五里。昔洪水氾濫,萬人棲其上。山有三脊,雷霆所分。

蟠龍山 去治南五十里。山勢盤旋,起伏如龍。宋馮當時詩:「一別蟠龍又十年,水光山色兩依然。功名未立羞重到,撫劎長歌夜不眠。」 九頭山 去治東南五十里。山有九峰,因名。金臺山 去治東南五十里,山高聳如臺。雲頂山 去治南五十里,有神泉方丈許,澄清如鏡,雲霞常覆其上。

金堂峽 去治東二十里。源出岷江,經此地,兩山錯峙,相傳鱉靈所鑿。宋轉運使韓璹復修之,流入內江富順,至瀘州合大江。

三江 在治前。大江、中江、北江,謂之「三江。」 金堂河 去治東二十里,即金堂峽河。

仙人井 ,去治東北十五里。唐仙人李八百女妙應元君於此取水煉丹,因名。

龍飲池 去治東六十里。古有龍飲此池,水為之涸,忽一時雷雨大作,龍自池中騰躍而出。柳溪 去治東七十里,峽口西一溪自洞中流出,水光澄碧,常有柳葉泛其中,故以名溪。《仁壽縣》。

鼎鼻山 在治西南,以地形隆起,又名「隆山。」 印山 在治東北。宋喻汝礪故居。

三嵎山 在治東南。《益州記》:「東西南隅三山相對,總號三嵎,而山之名曰飛泉、翳嘶、跨鰲。」 縣治居三嵎之中,環合有自然之勢。

金華山 去治北一百一十里,山下有池,廣數十畝,左有臥龍,右有仙牛二山。

麗甘山 在治東。昔有十二玉女於此服鹹泉,玉女美麗,鹽亦甘好,因名。今井竈猶存。唱車山 ,去治東北六十里。漢宋扆守蜀郡,有惠於時,吏民遂立廟於此。

玉屏山 在治西。四山環聚,玉屏為之冠。瑞雲山 去治東四十里。宋丞相何栗始生之,夜山有瑞氣。

跨鼇山 在治東三嵎山中。綿亙數里。其狀似鼇,登望無際。明崇禎中,邑令張鳳翥遊此,有「平眺何如嵋岳,登來即是太山」 之句。山上有石姥,歲旱,人轉徙之,輒雨。有古剎,名跨鼇寺。自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