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7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慈母山 ,去治南一百五十里。昔有婦人於此山採樵,其子為虎食,母乃逐虎而死。

岷江 一名汶江,四瀆之一也。源出岷山,經茂州城下,西南至威州,又過汶川,轉而東南,沿灌縣,過金馬口,至新津,與皂江水合。江有神,《山海經》云:「神生汶川,馬首龍身。禹導江,神實佐之。」 玉輪江 ,去治西三里,源出玉壘山,流入灌口。溫涼泉 ,在治東。其泉平地湧出,冬溫夏涼。威州

高碉山 ,去治北二十里,二面懸崖,上有姜維故城。唐維州治此。山

玉壘山 ,一在灌縣西北二十九里,湔水出此。一在威州後山,有石刻「玉壘」 二大字。左思賦:「包玉壘以為宇。」 郭璞《江賦》「玉壘作東別之標。」 杜甫有「玉壘浮雲變古今」 之句。

峨眉山 去治西五里

平谷水 在治北,與谷水溪谷水皆流合大江。蒲溪 ,去治東五里。

桃溪 在治西北,源出龍溪寨,流與赤江合。磨刀溪 去治西十五里,其石宜於砥礪。按《汶川縣志》亦載此溪,並錄於後。

保縣

筆架山 :去治北三里。一名「九子龍窩。」

沱水 在治西。自花岩山發源,流入威州。

《總志》
未載山川

《溫江縣志》

三渡水 ,在縣西十里。

金烏池 在縣西一里。傳言「金烏沐浴於此」 ,故名。今廢。

《新繁縣志》

牛心山 與彭門山隔江對峙,狀如牛心。漓元河 溪水合流成河,出三郎鎮,入什邡慈母山界。

馬木河 南流十里許,轉向東流二十五里,合沱江。

錦水河 :在縣治正南三里。

龍橋河 :在縣治正南十里。

《仁壽縣志》

飛泉山 在鰲巔左,與翳嘶對峙,泉味清香。每月望日,夜窺井中,半月澄瑩。明弘治十年,瀛洲仙子手書《飛泉快活紀勝》。又手書一絕云:「自離霄漢勞公署,日月奔波染俗慮。仁壽風煙清且奇,世間也有快活處。」

翳嘶山 與鳳凰山相連,後漢嚴顏隱處於此。「雷月峰 」 ,在翳嘶山之麓,建有文昌祠。

將軍山 在縣治東北四十里。山頂皆石,其形如將。旁山有秀峰曲水。明布政劉元葬此。前列榜山。右有大石如虎,左有長石如龍,人呼為「石龍、石虎、石將軍。」

筮山 :在縣治西南五里。其山曾產筮草,有慶雲覆庇。

天池山 :在縣治西十五里。有何栗墓。昔譚子得道於此。又名池曰「譚子池。」

仙人山 :在縣治東南九十里。山形峭絕,頂有石鼓,鼓上有巨人足跡。

金鵝山 在縣治北一百里。其狀如鵝,故名。鳳凰山 在縣治南二里,以形似鳳,故名。金鳳山 在縣治北一里。有石鳳其色如金,故名。

五龍山 :在縣治西北三十里。有樹二本,相去丈餘,兩幹合為一,枝葉扶疏,人以為和氣所蒸。昔賢榜其亭曰:「連理雙林。」

馬落巖 在縣治北五里。相傳:宋李順為寇,後漢嚴顏為邑土主神,鎮翳嘶山。捕勦日陰為助戰,順於此落馬成擒,因名。

飛來石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昔有道人登此,嘆曰:「此是崑崙小石,何自飛來?」 因書其上曰「飛來石」 ,旁記有「舜田耕夫」 四字。

雷泉溪 :在縣治西南二里。相傳,宋時大旱,有老人致禱,大雷雨,泉湧出,故名。

龍洞溪 :在縣治西二十里。中有龍洞,歲旱禱之即雨。

深溪 :在縣治東十里。有黃石數丈在深湍中夭矯如龍。

涇池 :在縣治東三十里。其水湛然清澈可鑒物。

蓮花池 :在縣治東四十里。左畔有何栗讀書亭。每遇花時,居人遊玩。

鴨子池 :在縣治東五十里。

鴛鴦池 :在縣治北五十里。

槳池 :在縣治南三十里。有二郎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