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7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郡,而牧守不為通理,闕庭悠遠,不能「自聞,含怨呼天, 叩心窮谷愁苦,賦役因罹酷刑,故邑落相聚,以致叛 戾,非有謀主僭號,以圖不軌。今但選明能牧守,自然 安集,不煩征伐也。」帝從其言,遣太守曹謙宣詔赦之, 即皆降服。

馬相,靈帝時聚疲役之民數千人,亦以《黃巾》為號,殺 綿竹令,進攻雒縣,殺刺史郗儉。又擊蜀郡、犍為,旬月 之間,破壞三郡,自稱天子,眾至數萬。遣兵破巴郡,殺 郡守。從事賈龍。先領兵數百在犍為,糾合吏人攻相, 斬之。

劉焉,竟陵人,魯恭王之後。中平中,為太常。見王室多 故,建議以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且用非其人所 致,宜改置牧伯,選清明重臣以居其任。侍中董扶私 謂焉曰:「京師將亂,益州分野有天子氣。」會刺史郗儉, 賦斂煩擾,謠言遠聞,而耿鄙、張懿皆為盜所殺。朝廷 遂從焉議,以焉為益州牧。焉入蜀,徙治綿竹,撫納離 叛,務行小惠,以收人心。時南陽、三輔民數萬家避地 入蜀,焉恣饒之,引為黨與,號「東川士。」遣張魯斷北道, 枉誅大姓巴郡太守王咸、李權等十餘人,以立威刑。 前後左右部司馬,擬四軍統兵,位皆二千石。時犍為 太守任岐與從事賈龍惡焉之陰圖異計也,舉兵攻 焉。焉禦之東州人多為致力,遂克岐、龍。焉意盛,乃造 乘輿車服千餘,僭擬至尊。焉長子範為左中郎將,仲 子誕治書御史,季子璋奉車都尉,皆從獻帝都長安, 惟叔子別部司馬瑁隨焉。焉聞相者相陳留吳懿妹 當大貴,為瑁聘之。荊州牧劉表上焉有子夏在西河, 疑聖人論,帝遣璋曉諭焉,焉留璋不遣還。初平四年, 征西將軍馬騰與焉、範通謀襲長安,謀泄,範、誕皆受 誅。興平元年七月,天火燒綿竹城,焉徙治成都,疽發 背而卒。州大吏趙韙等貪焉子璋、溫仁共上以為刺 史,詔以為益州牧。建安十六年冬,璋遣使迎先主,先 主留兵守荊州而西。璋使先主擊張魯。十七年冬十 二月,先主據涪城。十八年夏五月,璋遣將吳懿等拒 先主,敗績,皆降。先主進圍雒城。十九年閏五月,先主 入成都。時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穀帛支一年,吏民 咸欲死戰。璋言:「父子在州二十餘年,無恩德以加百 姓,攻戰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開 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先主遷璋公安,盡歸其財物, 佩以振威將軍印綬。吳孫權之取荊州也,以璋為益 州刺史。先主東征,璋還吳,卒。

《華陽國志》:晉泰始十年,汶山白馬胡恣縱掠諸種,夏 刺史皇甫晏表出討之。別駕從事王紹等諫,不從。典 學從事蜀郡何旅諫曰:「昔周宣王六月北伐者,獫狁 孔熾,憂及諸夏故也。今胡夷相殘,戎虜之常,未為大 患。而盛夏出軍,水潦將降,必有疾疫,宜須秋冬,圖之 未晚。」晏不聽,遂西行,麂入營中,軍占以為不祥,晏不 悟。胡康燒香,言軍出必敗,晏以為沮眾,斬之。夏,五月, 軍至都安,屯觀坂。上。旅復諫曰:「今所安營地名觀坂, 自上觀下,反上之象,徵不吉。昔漢祖悟柏人以免難, 岑彭惡彭亡而不去,遂陷於禍,宜移營他所。」晏不納 其言。夜,所將中州兵蔡雄、宣班張儀等以汶上道險, 心畏胡強,晏復愎諫,於時眾庶所怨,遂引牙門張弘 督張衡等反殺晏。眾夜亂,不知所為。惟兵曹從事犍 為楊倉彎弓力戰,射百餘發,且詈雄眾擊之,盡見殺, 從事廣漢王紹亦死。初,晏未出,蜀中傳相告曰:「井中 有人。」學士靳普言:「客入東井。井,益州之分野,憂刺史 戒客人耳。又有猛風,是逆風,其日《觀》卦用事,若軍西 行,護觀坂門,人向天井,益可慮也。故旅懃諫云。」卒如 其言。弘等遂誣表晏欲率己共反,故殺之求以免罪。 其眾抄掠百姓,廣漢主簿李毅白太守弘農王濬:「宜 急救益州禍亂,保晏無惡,必為弘等所枉害。」濬從之。 而晏主簿蜀郡何攀以母喪在家,聞亂釋縗,絰詣洛, 訴晏忠孝,而弘等惡業,事得分明。詔書因以濬為益 州刺史,加輕車將軍。濬斬弘等,益州平。

《總志》:晉趙廞,賈后姻也,為益州刺史。趙王倫既殺后, 以耿滕代廞,廞甚懼,且晉室衰亂,漸有割據之志,乃 傾倉廩賑流民,厚遇李特兄弟,以為牙爪。特等恃勢 為盜,蜀人患之。滕密表「流民剛剽,蜀人懦弱,主難制 客,必為亂階,宜使還本土。」廞惡之。滕欲入州,功曹陳 恂諫曰:「不如留成都以觀其變。」檄諸縣合村保以備 「秦氐」,不聽。廞率眾逆戰,滕敗死,廞自稱益州牧,李庠 歸之,廞委以心膂,使招合壯勇,斷北道。廞忌其驍勇, 得眾心,以事斬之,復用特為督將。特怨廞,進攻成都, 廞走死焉。詔以羅尚為刺史,討特,斬之。

李雄,字仲雋,特之弟特,略陽巴氐也。與弟庠、流,雄皆 有材武,善騎射,任俠,州黨多附之。晉元康八年,齊萬 年反,鄰近六郡民流移入漢川者數萬家,中途窮乏 疾病者,特兄弟賑救之,由是得眾心。至劍閣,特嘆曰: 「劉禪有如此地,而面縛於人,非庸才邪!」至漢中,上書 求寄食巴、蜀。朝議不許,遣侍御史李苾慰勞,且監察, 不令入劍門。苾受賂,反為表曰:「流人十萬餘口,非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