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其字痕常濕,隨擦隨見。洪武中失去,止存一龕。宋李燾詩:「路轉層岡二里餘,武陵遊者亦蕭疏。昔年煉藥仙人室,今日餐霞道士居。洞外蟠桃開錦繡,巖前丹溜漱瓊琚。猗歟靈氣為時雨,可惜《圖經》缺未書。」
靈雲洞 ,在治東北,外邃中廣,冬暖夏涼。入三丈許,踏之有聲,叩之亦然。
嘉陵江 ,由閬州經縣之北郭,繞東瀠洄,其勢亦如「巴」 字。
西水河 去縣三十里,出龍州,經蓬州會大江。狀元溪 ,在治西半里。昔馬涓登第歸省時,適水漲,邑人造橋迎之,故名。
醴泉 在治西,有泉香甘如醴。
思鄉泉 去治一十里。世傳三陳母馮氏在汒思鄉成疾,取此泉飲愈,因名。
流盃池 在治北二十五里,舊鹽茶運司之側。《廣元縣》。
烏龍山 ,一名「烏奴山」 ,在縣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昔有李烏奴於此修寺,因名。
潭毒山 :在治北九十里。
石燕山 在治西北八十里。山極峻高,梯格乃能登之,獠人恃此為阻。
引山 在城內東北隅,利州衛治後。《山使記》:「引侯爵山」 ,出舞衣。
白馬山 在治西十里。《寰宇記》:「張平子仕漢,為侍中,少時學業于此。」
二郎山 在治南十里,山高路陡,行人憚之。刀環山 在治南十里。赤銅水出焉。
九隴山 在治西二十里。山環九十里,峰如劍戟之排列。昔漢高祖駐蹕于此,有漢王寨。槁本山 在治東北六十里,山高氣寒,不產五穀,止種蕎麥。八月飛霜,春多積雪,時雖盛暑,亦若深秋。
七盤嶺 一名五盤嶺,在治北一百七十里。杜甫詩:「七盤雖云險,山色佳有餘。仰凌棧道細,俯映江木疏。地僻無網罟,水清反多魚。好鳥不妄飛,野人半巢居。喜見淳朴俗,坦然心神舒。東郊尚格𩰚,巨猾何時除。故鄉有弟妹,流落隨丘墟。成都萬事好,豈若歸吾廬。」
大漫天嶺、小漫天嶺 ,二嶺相連,在縣東北二十五里。唐羅隱詩:「西去誰云蜀道難,漫天危險已多端。」
朝天嶺 在治北六十里,路徑險絕。《方輿記》:「舊路在朝天峽棧閣後開此路,人甚便之。」
千佛崖 在治北十里,即古龍門閣。先是懸崖架木,作棧而行,後鑿石為千佛,遂成通衢。朝天峽 一名明月峽,在治北五十里。《類要》云:「三峽,謂巫峽、明月峽也。」
潛水 源出廣元木寨山,下流五里入神宣驛龍洞,至朝天驛北,有穴,出入嘉陵江,《書》所謂「潛沱既導」 者,即此。
嘉陵江 在治西,離城百步。源出陝西漢中府鳳縣,經徽州略陽縣、寧羌州陽平關,北流入境,下流至昭化、劍州、保寧、重慶入大江。
黃洋水 在治東一百二十里,灌溉稻田。清江 源出本縣前通平鎮,歷舊恩陽縣,至巴州與巴江合。
東河 去治東二百里,在百關。發源鹽井河,歷蒼溪至保寧流入嘉陵江。出魚最佳,古名「宋江。」 南河 在治南,離城二百步,源出子金堡,彙流入嘉陵江。
稻壩河 :在治東二十里,灌溉稻田。
九井灘 在治北一百八十里。《誌》云:「琳瑯九井」 ,以琳瑯山出源九處,濺石若琳瑯也。
迴龍溝 :在治西十里,灌溉稻田。
寶峰井 在治東
昭化縣
長寧山 :在治西南九十里。
九曲山 在治西九十里,山勢盤迴九曲。龍門山 在治西一百四十里,一名蔥嶺,石穴高數十丈如門。
雲頭山 ,古名「白衛嶺」 ,由孔道新開窄路,步入其上,四圍峭壁,與劍閣相對。明皇幸蜀,登臨於上,與高力士口誦李嶠詩,因泣下。高力士亦泣,令土人刻石為記。內多出藥,常有異人居此,紫氣出沒其間,雲頭仙景為一景。
牛頭山 在縣治迤西。接連劍閣,上可避亂。有川主、真武二祠。奇峰插天,四圍險阻,縣脈來龍本此。昔有《隱語》云:「月落牛頭口,日出牛頭首。世人若識牛頭意,公侯宰相不離手。」
雪坪山 :在治北三十里。積雪甚深。有僧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