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10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白馬井 在治西北一里。

觀音井 在治南龕山。一穴清冽可飲,一穴渾濁,止可澣濯。

虎井 在儒學前。凡井中有聲如雷,即發科君子泉 在治北一百六十里。宋黃彝則《銘》曰:「有冽者泉,達於南東,浩然天中,其流不窮,於暑而寒,於寒而溫,豈有矯耶?不變者存。」

義泉 在治西

二潮泉 :在治北三十五里。

鯉魚池 在治南二十里。

流盃池 在治西三里。相傳仙人飲酒,置盃于池,其盃自流。古蹟尚存。

通江縣

秋錦山 在治南,隔江望之如錦。

歌籟山 在治東。上有石鼓,擊聞數里,連擊即雨。

得漢山 :在治東一百二十里。其上石壁如城,可容數百人。

大巴山 在治北五百里,與小巴山相連。秦人通江路,率由此山。

大龍山 ,縣之鎮山也。綿亙盤伏如龍。

壁山 在治西,隔江望之,峭絕如壁,古壁州名。鐵船山 在大巴山南,石嶺嵌空,長夏雪不消。天欲雨,則山上必有飛泉四射,土人以占陰晴。相傳山腰有池,曾浮一鐵船。

金子山 :在治西十里。明末一武弁屯營山下,俄聞石裂之聲,往視之,中有石獅,日光射映,鬣尾間俱作金碧色。今尚存。

老君山 ,相傳為老君煉丹處。

包臺山 在治東,高插雲表。上有石洞,洞頂有穴,似中霤然,照徹洞中,相傳梓潼帝君煉丹處。洞門生修竹,風起拂洞中。

金童山 去治西百里,在萬山中。四圍環抱,有平地數百畝。此山亭立如玉筍,江水遶之,真奇觀也。上有真武祠,山腰有石印綬。

六峰山 山上有六峰,故名。

《宕水 》自大巴山洞中湧出。

香水 ,一治東,一治南,香冽襲人。

諾水 在治西半里。大石齒齒,水分兩岐,潺潺之聲,如彼此相諾。

「綠水 」 ,色如凝碧,上有「綠水廟。」

白水 ,在仙人洞前,湧出,作硫黃氣。

玉鞭池 在治西二十里。昔有虎仙李氏代父戍邊,御虎以歸,投鞭於地,因成池,曾生並蒂蓮。按《明一統志》:「昔居人得玉鞭於內,故名。」

三角池 相傳荷葉山有池三角,澄清異常。歲旱往禱之,輒作雨雹。明萬曆間,樵人迷路,夜聞笑語聲。及曉,惟見大竹可一圍,乃截尺許以歸。行不數武,回視之,遂失所在。

龍灘 在治東二十里,龍出為馬躍石,上有跡。《南江縣》。

公山 一名「白鹿山」 ,在縣南一里。張道陵七世孫,為集州刺史,於此山昇仙。

天榜山 在縣學前十里。其形如榜。

鳳喙山 一名鶯嘴山,在縣後。

孤雲山 在治內

兩角山 在治五里,二山相連。王子韶詩:「孤雲兩角,去天一握。」 上有唐碑云「蕭何追韓信處。」 米倉山 在治北八十里。宋南渡時,為興元出兵之路。

大巴山 在治北一百里,小巴之南,為古巴國。大巴之險過於連雲棧,其下通漢中。

仙女山 在治北四十里。山有仙女洞,洞前有石五塊。明萬曆間,見五女列坐刺繡,至今坐跡尚存。

仙人山 在治北一百里,孤峰如簡,有《仙人詩》云:「仙人山頂磨明月,洞口溪間漲曉雲。更有一般堪羨處,四邊惟聽舞猴音。」

誥嶺 在治東

十二峰 :在治北一百里,一名「小巫山。」

明水 :在治北八十里。水中出石硯、石屏,有生成山水草木形狀。

南江 ,出米倉山,由縣前下,與巴江合。

龍門潭 :在治北三十里。呂純陽有詩云:「龍門峽底灘聲急,日近山巔手可攀。插列翠屏峰十二,為君化作小巫山。」

黑龍潭 去縣五十里,一山屹立,林木蔥蔚。宋時利州久旱,郡守酌潭水禱之,即雨。按《一統志》在廣元。

菖蒲澗 在治西二里。下有龍潭,旁有石崖,題名刻石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