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九十八卷目錄

 保寧府部彙考二

  保寧府城池考

  保寧府關梁考

  保寧府封建考

  保寧府公署考

  保寧府學校考

  保寧府賦役考

  保寧府風俗考

職方典第五百九十八卷

保寧府部彙考二

保寧府城池考 總志府州縣志合載

本府。閬中縣附郭。

保寧府城池 石城,漢劉璋築土城,蜀漢張飛增修。明洪武初,千戶滕貴拓之,包以石門四,曰「富春、錦屏」 、「澄清」 、「威德。」 成化間,田儀建四樓,外州縣。

蒼溪縣城池 石城周圍四百九十二丈,計二里七分零,高一丈八尺五寸。明成化間,知縣朱敬始築土城。正德間,主簿唐賢包石門四:東曰「迎旭」 ,南曰「觀瀾」 ,西曰「通濟」 ,北曰「親賢。」 崇禎間,知縣沈國加高三尺,濬濠一圍。

南部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知縣蔣矩以木柵累石為門,周四百丈餘。弘治間,知縣陳伯齡築門四:東曰「探花」 ,西曰「狀元」 ,南曰「跨鰲」 ,北曰「靈雲。」 萬曆中,知縣饒一中砌石城,高一丈八尺,並修各城樓。

廣元縣城池 ,明洪武中建石城,東倚山,西濱江,南北濬池,周圍一千二百零三丈五尺,計九里,高二丈,垛口三千零八個,窩鋪三千個。原設五門,東曰賓陽,今以不便出入閉塞。南曰鎮川,西曰臨清,西北隅曰清遠,北曰懷羌,建樓五座。昭化縣城池 ,舊係土城,明正德間包築以石,周圍二里七分,高三丈,上覆串房,四面有樓,東門曰「瞻鳳」 ,南門曰「臨江」 ,西門曰「臨清」 ,北門曰「拱極。」

巴州城池 :「舊築土城。成化間,通判唐平、知州王臣加築包石,高一丈二尺,廣七百二十丈,闢四門,各覆以樓。正德中,分守參議胡鳳增修通江縣城池 。明洪武初,知縣樂韶壘石立柵以為城。成化間,知縣毛鳳築以土。正德六年,都御史林俊、參議龔勉仁、遂寧縣知縣鄒演、訓導孫永孝,始甃甓為城,周圍七百二十丈」 ,高一丈二尺,門三,曰「靖武」 ,永安,朝奉。明末毀。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王保釐修理如舊。

南江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間沈鏞築,周三百六十丈,東、南、西三門。」

劍州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州唐孟璋築砌,周二里。正德十三年知州李璧擴之。門五,曰「劍閣」 、「武建、鶴鳴、漢陽、立馬。」 舊南門仍存,是為六門。梓潼縣城池 石城,明成化中知縣關貴築。正德間知縣王賓重修,周五百八十丈。南門曰「南極」 ,北門曰「北辰」 ,東西二門無額。

保寧府關梁考  總志府州縣志合載

本府。閬中縣附郭。

南津關 按《明一統志》:「在城南,臨嘉陵江。」 鋸山關 在治東北蟠龍山後,乃漢沔要衝。滴水關 在玉臺山下。

梁山關 在治東十里。按《明一統志》:在靈山麓,與梁山相連,故名。

和溪關 :在治東二十里。路通巴地。

土地關 在治北二十里,與蒼溪縣羅石鋪交界。

錦屏浮橋 在城南

閬南橋 在治南二里

西水橋 在治南五十里。

大安橋 :在治東南六十里。

望月橋 :在治東南七十里。

蒼溪縣

小土地關 在治東南三十里,在石家壩劍門關 ,嘉靖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