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高培元重建。康熙五年,知縣林

晃重修。十三年,吳逆竊據,復燬,止存大門、二門、退食堂東書房三間。十九年,恢復之後,知縣李光震改修大門,重建大堂;堂後蓋草房二間,堂右蓋書房三間,周圍築牆。二十二年,知縣龍燦捐俸改修大堂,重建後堂,彷彿後樓舊址,重建大房三間,兩旁房屋重新蓋造。治後築臺,安設衙神廟;臺側蓋馬房十間,以為後擁,規模大備。主簿廳 在治東,今裁燬。

典史廳 ,在治西。明末燬。順治七年,知縣高培元重建。康熙十三年,吳逆竊據,復燬,止存前廳三間。今於廳後蓋草房六間。

駐鎮府 在懷羌門內,臨制,清軍同知駐劄。建收利州衛屯糧,今裁。房屋不時修葺,過往上司於此住宿。

察院 在臨清門內

預備倉 燬,今重建治內西倉三間。

昭化縣治 明洪武中,知縣郝信甫建。按《縣志》:「縣堂崇禎元年建。儀門三楹,大門鐘鼓樓三楹,內衙三間,樓三楹。」

皇清康熙三十三年,知縣吳尹新建。

巴州治 明洪武中,知州董煥瑛建。正德九年,知州章應奎重修。

通江縣治 明洪武間,知縣樂韶建。按《縣志》,縣署古璧州址也,在城西南,西抵分司,南抵平政橋,右抵城,左抵桂林溪。

分司 洪武十四年,知縣樂韶自趙公坪徙署於此。

府館 在分司右。明景泰四年,知縣周南建,通判王裴重修。今為儒學公署。

毛浴鎮守府 ,在縣東二十里。康熙三年,設檬壩關巡檢司 ,去縣東北三百里。成化間,設羊圈關巡檢司 ,去縣西北五百里。在大巴山中。嘉靖間設。

七里營 在鐘樓下百步昔里營,各有室宇。巡茶公署 在毛浴鎮。

茶倉 在治東

預備倉 在治左

陰陽學 :在城隍祠側。

醫學 與「陰陽學」 同址。

僧會司 在嘉祐寺

道會司 在元妙觀

惠民局 在治前

南江縣治 。明正德中,知縣沈鏞建。

劍州治 明洪武中,知州張成建。按《州志》:「州署坐漢陽山。譙樓一座在州治後。」 「申明、旌善二亭在州前。」

大分司 在州治西

小分司 遺址在大分司之西,名兵備府梓潼縣治 。明洪武初,知縣張斌建,寇變盡燬。

皇清定鼎,知縣方樹程創草堂三楹。康熙八年,知縣

王維坤始建縣堂三間

保寧府學校考        總志

本府

保寧府學 在府治西南。宋大觀四年建。明洪武中重建。知府陳益民、李直史增修。明末燬。

皇清順治中,知府柯臣、康熙初,知府薛柱斗先後建。

修「啟聖宮東西兩廡、名宦、鄉賢祠」 、明倫堂、尊經閣。

「丹梯書院 」 龕山上。

閬中縣學 在府治北。明崇禎間,遷修東門,後燬。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高人秀重建。二十五年,知縣潘

雲桂捐修牆垣,新建櫺星門。

外州縣

蒼溪縣學 在治西。明正德中遷修。正殿三楹。戟門、櫺星門、啟聖祠、明倫堂、文昌祠。

南部縣學 在治西,隋創。明洪武中重建。通判熊傑增修,鑄祭器。明末燬。

皇清知縣裘龍建,修「大成殿五楹,東西兩廡各三楹。」

戟門五楹,櫺星門三楹,明倫堂三楹,啟聖祠三楹,名宦祠、鄉賢祠。

廣元縣學 在縣治東。唐建。明洪武中,同知賈納重修。隆慶中,遷懷羌門外。萬曆間,知縣丁永曉遷於鼓樓東街。天啟二年,同知周顯章署縣事,遷於東山之麓。明末獻賊屠城焚燬,止存正殿。

皇清康熙五年,知縣林晃重修。至十三年「吳逆」竊據。

拆燬。十九年,恢復之後,知縣李光震補葺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