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18

此页尚未校对

道正司  、「養濟院 俱廢。」

保縣治 ,明洪武中建,末年燬。

「陰陽學  」 、「醫學  僧會司」

「道會司  」 、「養濟院 」 俱燬。

成都府學校考   總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

成都府儒學 在府治南。「漢文翁講堂」 遺址。宋初建,明永樂間重修。

皇清康熙元年,巡撫佟鳳彩率僚屬捐助「鼎建。」八年

巡撫張德地、布政使金儁等,捐俸鳩工,增飾殿宇,週砌牆垣。櫺星門外左右豎牌坊二座。制度規模,煥然大備,人文漸振。

大益書院 在府治東北,後改「大儒祠」 ,今毀。成都縣儒學 在治東。宋政和間建,永樂間重修。

外州縣

溫江縣儒學 在治西南。宋咸平初建。明正統、弘治中重修。

皇清康熙八年,知縣蕭永芃捐俸重修,廟貌巍然。

紫奎書院 在演武廳左。崇禎年間,知縣郭肇登建。

又「書院一所 在城內儒學街。」

學田 :存留學中田六畝八分,照依《詳定則例》,每中田一畝,應納京斗租穀八斗,共納京斗租穀五石四斗四升。每年收貯常平倉,聽候行文支給。

新繁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隅。宋乾德間初建,明數修之,末年燒燬。康熙六年,知縣張人瑞重建。正殿一座,後漸增。啟聖祠一間,戟門三間,櫺星門三間。

金堂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宋嘉祐初建。明洪武元年重建,知縣鄭忠增修。

皇清間,知縣董昱葺補。

學署 在縣治東北,燬。

仁壽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翳嘶山足。宋淳化二年建。明洪武二年重修。正統二年增修。天啟二年,邑令翟文簡增修。甲申流寇變後,接續補葺,幸存殘廈。康熙二十五年,邑令裴雲錦捐俸補修。

聖殿一座:「啟聖祠」 一座,「文昌祠」 一座,「戟門」 一座,櫺

星門一座、兩廡各三間。

新都縣儒學 明初建,燬無存。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知縣王祇台捐資重建。

井研縣儒學 在治東南。宋乾德初創建。明天順間重修。正德中,提學僉事劉節增修。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王配京繕葺。

郫縣儒學 漢元和初建。明隆慶時,遷縣東城外「揚子雲讀書處。」

資縣儒學 按《總志》:「在治東,宋雍熙中建,明正統中徙今所,天順中重修。」

皇清康熙初,知縣劉振基補修。

社學五處 :龍門社學,在城隍廟前。鳳山社學,在縣北。銀山社學,在縣東四十里。狀元亭社學,在縣北一里。龍水社學,在龍水舊縣,今俱燬。灌縣儒學 舊學在治北。五代時建。明洪武初改治東城內。正德中,提學僉事劉節、知縣胡光增修。明末賊燬。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馬璣始建正殿,規模狹隘不足。

「壯觀。」 至二十五年,知縣黃俞鼎建戟門,周圍宮牆,其餘若啟聖祠、兩廡、櫺星門、明倫堂、兩齋、名宦祠、鄉賢祠、聖域、賢關坊、金聲、玉振坊,俱廢。安縣儒學 ,宋熙寧初建,明正統中復建,徙今所。正德中增修,明末燬。

皇清順治中,知縣吳英光重修。

內江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宋乾德初建。紹興、嘉定「間,縣令鄧棐、李正炎相繼修治。明洪武間因之,中間燬復不一,如邑令潘棠、賀爵等,皆漸次修治。」 其後年久風雨飄侵,殿堂廡舍俱傾頹腐朽。至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縣令謀於眾,復新之。前有泮池,池上有鴈塔二。《誌》:「櫺星門內左右經義、治事兩齋,上戟門,進大成」 殿,兩廡分列。後明倫堂,右敬一亭,左啟聖祠。祠左則有教諭官舍,敬一亭前則鄉賢、名宦並列,右即二訓導官舍。前為文昌宮。近街建號房十二間,以處寒士。自獻賊屠川後,盡燬無存。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習《全史》,止修「大成」一殿及啟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