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3

此页尚未校对

《資縣 水利》未載無考。

灌縣

都江大堰 在治西河北岸。巡撫四川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佟鳳彩題定「修灌縣都江大堰排夫條例」 ,於先年十月起,至次年三月清明告竣。成都縣大修額夫一百三十五名,小修額夫四十五名。

華陽縣大修額夫一百三十五名。小修額夫四十五名。

郫縣大修額夫三百三十九名。《小修》額夫一百一十三名。

新繁縣大修額夫九十名,小修額夫三十名。崇寧縣大修額夫六十九名,小修額夫二十三名。

金堂縣大修額夫九十名,小修額夫三十名,溫江縣大修額夫一百八十名,小修額夫六十名。

新都縣大修額夫三十六名。小修額夫一十二名。

灌縣大修額夫六十九名,小修額夫二十三名。又本縣舊設石牛小堰在治西河南,灌溉本縣滋茂。其亭、大樂及崇慶州田畝,每遇隆冬水涸,乘時運砌籠、石兩地居民計糧出夫,分工修濬。今仍舊制。

安縣 《水利》未載無考。

內江縣

長堰池 去治南三十里,灌溉椑水里田。《資陽縣 水利》未載,無考。

《簡州 水利》未載無考。

崇慶州

崇之水利,其源始於岷山,經灌縣白沙口,別分一支,由灌縣之筏村南入,而為沙溝河,又分為白馬河,又分為黑石河。居民築堰以溉田,至今利賴焉。一支自三江口繞青城之南,出崇之街子場,是謂「味江」 ,與白馬合,左折而繞州治之南,右折而與灌水會,過新津至江口,合府河而匯於嘉陵。司茲土者,三冬預為修築,則不溢不涸,斯農政之要務也,故備載之。

新津縣

通濟堰 明萬曆間開闢。崇禎時,巡上南道,委官督修,利濟彭眉、青等州縣縣治,境內併食其利。

《蕎草堰 》數堰俱引金馬河水。

五所堰 ,在治東路牧馬山下,引楊柳河水。大寺堰 去治北十五里,與崇慶州接壤,至萬集鎮引西北河水。

十里堰 ,去治北十里,至太平橋北關外,引西北河水。

三里堰 :去縣治東北二十里。

鰱魚堰 :去縣治東北二十里。

金馬堰 去治西北十五里。

七里堰 去治東北十里至白溪嘴,俱引楊馬河水。

《漢州 水利》,未載無考。

什邡縣 《水利》未載,無考。

綿竹縣 《水利》未載,無考。

綿州 《水利》未載無考。

德陽縣

孝泉 在治西北四十里,即漢姜詩「孝感躍鯉」 泉也。至今民獲灌溉之利。

茂州

白水 ,源出龍泉山,居民引之,灌溉甚利,西注於江。

汶川縣 《水利》未載,無考。

威州 《水利》未載無考。

保縣 《水利》未載無考。

成都府城池考   總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成都縣附郭。

成都府城池 ,即會城。大城創於張儀,小城築於楊秀,羅城增於高駢。後程戡、盧法原、王剛中、范成大先後修葺。明趙清甃以磚石,陳懷復浚池隍。明末甲申,獻賊毀壞。

皇清康熙初,巡撫佟鳳彩、張德地藩司,郎廷相臬司。

李翀霄、知府冀應熊共捐貲,俾成華兩知縣張行、張暄督築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