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九十一卷目錄

 成都府部彙考七

  成都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成都府驛遞考

  成都府兵制考

職方典第五百九十一卷

成都府部彙考七

成都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總志

本府。成都縣附郭。

大慈寺 ,在府城東。唐至德間建。明皇書「大聖慈寺」 四字,燬於獻賊。

皇清順治間重修,知府冀應熊扁書「大慈寺」三字。

「金花寺 」 在府治西南,即相如故宅也。

聖壽寺 在府治西南。漢建。在唐為空慧寺,後改「龍淵。」 孟蜀時,宰相王處回捨宅以廣其基,規制壯麗。至宋大中祥符間,移「聖壽寺」 額於此。中有秦太守所鑿石犀,今在殿前,俗呼為石牛寺。殿中有井,相傳與海通,所謂「龍淵」 也。或云:寺後有鄧艾廟,為有識者撤去之。內有唐太和中馬季武所書經咒石幢。縣令雷叔聞嘗結詩社於此,名曰《竹林》。

淨因寺 :在府城西北,俗呼「萬福寺。」

昭覺寺 ,去府治北十五里。宋建圓悟祖師道場,賊燬。

皇清康熙五年,巡撫張德地、布政使郎廷相、按察使。

李翀霄捐俸重建知府冀應熊扁,書「昭覺寺」 三字。

馬覺寺 :在府治東,舊名「正覺。」 相傳馬祖常經此。

普慈寺 在府治東,蜀人多於此餞客。宋漢仲明詩:「城東蕭寺無人跡,幾度曾因送客來。」 正法寺 ,去治西一里。

白馬寺 「去治北一里」 ,明參政郭斗建。

寶光寺 在治東北隅,唐建。康熙四年,知縣張行重修。

祇園寺 ,在治東南。殿壁有琴聲,撫掌則聞。龍潭寺 ,在治東。寺內有古八角井。

金沙寺 去治東南五里。

梵安寺 去治西南五里。前代為尼居,名「桃花寺。」 隋文帝時易以僧。大曆中,崔寧鎮蜀,以冀國夫人任氏本浣花女,遂重修之,繪任氏真於其中。會昌中,欲燬寺,夜聞女子啼泣之聲,乃止。已而禱雨有驗。明改今名,俗呼「草堂寺。」 康熙四年,巡撫張德地重修。

廣濟寺 去城東四十餘里,路無居民,行人苦無憩所。布政司金儁相地度里,捐俸創建「淨居寺 」 在府治東,宋潛溪先生墓在焉。康熙三年重修。

準提閣 :在府治東北。康熙四年,知府冀應熊捐俸建。

大悲閣 在府治萬里橋東。明蜀獻王建青陽宮 ,去府治西南十里。老子謂關令尹喜曰:「後於青羊肆相尋。」 即此。明蜀府重修,賊燬。康熙七年,巡撫張德地捐俸建。

真武宮 :在府治東,順治十七年重建。

玉局觀 去府城北二十里,相傳漢永壽初,老聃與張道陵至此,有局腳玉床自地而出。老聃昇座與道陵說《南北斗經》,既去而座隱地中,故以「玉局」 名之。

集靈觀 在府治西

通真觀 ,去治北十里,晉孝武時,張伯子於此飛昇。

度人觀 在治東,亦名大道重陽觀。相傳康保和真人修煉於此,有《欽賜經典》。

玉皇觀 去府治東三十里。元建。

大悲庵 在龜化橋之左,金水河北岸。在唐為金馬寺。文宗太和八年十一月,監察御史王甫監造。蜀自漢遣王褒求金馬碧雞之神,至今有祠及坊。金馬之名,意或本此。以其內奉觀音大士,為比丘尼所居,因謂之大悲庵,詳《虛明子》。永清庵 在縣東,明蜀府建。

延慶寺 在府城南門大街,康熙十年重修。《溫江縣》。

龍興寺 ,在縣南門內,獻逆焚燬,今重建。文殊寺 ,去縣東十里,建自唐時,傳言魯班所造。內有拍掌聽琴音景致。

龍迴寺 在縣西門內,俗呼「新開寺。」 建自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