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其中霜降水落,或時見其鎖云。「每有群魚遊深潭面,僅露背鬣,其大如牛,投以石,魚亦不驚,人亦不敢取。蓋異物也。」

貨屬

鹽 ,府境有井,大小不一,仁壽、簡州為多。葛布 ,資縣、資陽俱出。

茶 資陽安灌崇慶俱出。

棉布 ,內江、仁壽俱出。

攢絲 《仁壽》出者最佳。

絲 州縣俱有,惟《德陽》為佳。

椒 各州縣俱出,惟茂出者最佳,其殼一開一合者為妙。

漆 資陽、仁壽、崇慶俱出。

緇土 ,漢州、石梯河并茂州俱出,可代墨。用鵝兒酒 ,漢州出杜甫詩:「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

《郫筒酒 》:郫人刳大竹,傾春釀于中,號「郫筒酒。」 相傳晉山濤治郫,用筠管釀酴醾作酒,兼旬方開,香聞百步。

蜀錦 錦江之水,濯錦則鮮明。舊蜀府造蜀箋 ,《南部新書》:「蜀妓薛濤好製,因號薛濤箋。」 藍靛 雙流,溫江俱出。

麻 溫江郫縣崇慶州出。

成都府古蹟考一       總志

本府。成都縣附郭。

《古蜀國 》,蜀先人肇於人皇之際,至黃帝子曰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帝嚳,後封其支庶於蜀。歷夏、商始稱王。首名蠶叢,次曰魚鳧。自開明氏至於九世孫,開明尚始立宗廟。

太城 即子城,秦張儀所築。初,儀築城屢頹,忽有大龜出於江,儀以問巫,巫曰:「隨龜築之。」 功果就,故人稱龜城。

少城 在子城西南,北之三壁,東即太城之西墉。昔張儀既築太城,後一年又築少城。《容齋筆錄》云:「晉益州刺史治太城,蜀郡太守治少城。」 錦官城 在萬里橋南,因有錦官,故名,猶合浦之珠宮也。

羅城 ,唐乾符二年,節度使高駢以子城太狹,築羅城,周二十五里。

太元城 ,唐乾符二年,高駢為劍南西川節度,以成都土惡,城歲壞,易以磚甓陴堞,凡負城丘陵悉平之,以便農桑。功訖,筮之,得《大畜》。駢曰:「畜者,養也。濟以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吉孰大焉。」 廣都廢縣 ,在府城南四十五里。唐置蜀王,本治廣都之樊鄉。蜀號三都者,成都、新都、廣都也。漢城,在縣東北十五里。晉城,在縣北十二里。靈泉廢縣 ,在府城東五里。唐貞觀初,置東陽縣。天寶初,改曰「靈池。」 宋改曰「靈泉。」

成都蠶市 ,《古志》云:「在聖壽寺前。」

羊馬城 ,唐孟知祥築。

芙蓉城 ,蜀孟昶僭擬宮苑,城上盡種芙蓉,謂左右曰:「真錦城也。」

赤塗城 ,李特所築,在府治北三里許。

石鏡 ,說見成都武擔山。唐杜甫詩:「蜀王將此鏡,送死至空山。冥寞憐香骨,提攜近玉顏。眾妃無復歎,千騎亦虛還。獨有傷心石,湮淪玉宇間。」 石筍 在府城西門外。《寰宇記》:「蜀之五丁,每一王死,輒為立大石,長三丈,重千鈞,以為墓誌。」 今石筍是也。唐杜甫詩:「君不見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古來相傳是海眼,蒼蘚蝕盡」 波濤痕。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難明論。恐是昔時卿相墓。立石為表今尚存。

五丁擔 《華陽國志》:「成都縣內有一方折石,圍可六尺,長丈許。新都南十里曰毘橋,亦有折石如之,相傳為五丁成武擔山石擔。」

石婦 在府城西十五里。昔有婦守節,孝於舅姑,後人刻石像之。唐白居易詩:「至今為婦者,見此孝心生。不比山頭石,空有望夫名。」

石犀 在府城南三十五里。秦太守李冰作五石犀,沉江以壓水怪。其後土人立廟祀冰,號石犀廟。唐杜甫詩:「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自古雖有壓勝法,天生江水向東流。」 今有其一,在聖壽寺佛殿前。考《華陽國志》云:李冰石犀一頭,在市橋,即今金花橋也。寺有龍淵,以此石鎮之耳。或以為秦惠王遺者,非是。

支機石 在西嚴真觀內。《博物志》:「有人乘槎到天河,得支機石,歸問君平蜀人。」 相傳即此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