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47

此页尚未校对

五塊石 在府城治南,萬里橋之西,有五石相疊,高一丈餘,圍倍之。相傳「下有海眼,昔人嘗起其石,風雨暴作。」

洗墨池 在成都縣治前,揚雄草《太元經》處。通仙井 在府治西嚴真觀內。相傳此井與廣漢綿竹縣君平宅井相通。往歲有人濬井,得銅錢三,徑可二寸,因恍惚不安,復投井中,立愈。或謂此君平擲卦錢也。

《薛濤井 》,舊名「玉女津」 ,在錦江南岸。水極清,石欄周環,為蜀藩製箋處,有堂室數楹,令卒守之。每年定期,命匠製紙用以為上進表疏。

迴瀾塔 在府城東錦江南岸。洪濟橋之始興也,方伯余一龍以江流迅駛,須高標以鎮之,故同時創建。工費不貲,閱數載始成。高二十餘丈,圍以石牆,有堂、有碑亭。學士李長春為之記。錦官人文風氣,大有培益。獻賊撲平之。

相如宅 在府城西南五里。《蜀記》云:「在市橋西,即文君當壚滌器處。」 舊有琴臺。

揚雄宅 在府治西南,內有草元堂。唐岑參詩:「吾悲子雲居,寂寞人已去。娟娟西江月,猶照草元處。」 今成都縣治,即其地也。

嚴君平宅 在府城西南隅。又漢州有「君平臺」 ,綿竹縣有「君平池。」

《禮殿圖 》:漢文翁立學,作石室,在城南。安帝永初間遇火。興平初,太守高朕更新,又增一石室,始作禮殿,以祀先聖周公畫三皇、五帝、七十二子及三代、兩漢君臣像於壁。其後好事者增益以魏、晉、宋。嘉祐中王素命摹寫為七卷,凡一百五十五人,為《成都禮殿聖賢圖》。紹興中,席益又摹寫於石經堂,為一百六十八人。

古石刻 二十有三幅,在廢藩府中。今府改貢院,於瓦礫中得之,皆古名書。內有仙筆四,按察李翀霄豎之至公堂。

譙樓 即「鐘鼓樓。」 明萬曆丁巳,知府江和重修。戊午,知府馮任先後修建。獻賊焚燬。

皇清知府冀應熊重修,為《成都勝概》。

錦樓 在龜城外,唐時建。平視眾山,前瞰大江,西眺雪嶺,東望長松。白敏中時與賓介飲酒,賦詩其上。

大觀樓 在錦城內開府東園,都御史喬璧星改名「天尺樓。」

籌邊樓 在府治西,唐李德裕建,獻賊焚燬。

皇清康熙初年,巡撫張德地重修,題曰《古籌邊樓扁》。

曰鍾靈毓秀

錦官樓 在府治東。宋元豐中,呂大防建。樓後有彥聚亭,亭後有集思堂,旁兩小室曰「盡心」 ,曰「慕勤。」

雪錦樓 在府治東大慈寺前。取唐杜甫「雪嶺界天白,錦城薰日黃」 之旬。成都之景,一覽在目。散花樓 在府治東北隅,唐建。李白詩:「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金窗夾繡戶,珠箔懸瓊鉤。」 張儀樓 ,即宣明門樓也。《元和志》:「臨山瞰江,乃蜀中近望之佳處。」

海棠樓 在府治西。唐李回建,以會僚佐。《鄭谷詩》:「上國休誇紅杏艷,深溪自照綠苔磯。一枝低帶流鶯睡,數片猶如舞蝶飛。」

《五福樓 》在治城內,唐韋皋建。

七真樓 在青羊宮正殿右。

三丰樓 在青羊宮缽堂後,上有張三丰塑像。通明寶閣 在青羊宮九皇殿後,上祀玉皇。飛鸞閣 在府城內。蜀王衍起宣華苑,苑有飛鸞閣,久廢。

魁星閣 在府學正面城上。明萬曆間,布政王志遠新建。

百花閣 在府城西向百花潭。

靜勝堂 「在府治內」 ,宋建。

雄邊堂 在府治內。宋時建於甲庫之北。圜通堂 在府治園中。宋韓絳建,趙抃葺之。惠遠堂 在府治。宋靖康初盧法初建以禮殿。人物圖繪堂上。

草白堂 即「洗墨池。」 明方伯程正誼建。

皇清康熙知府冀應熊重修,於池前立石「碑」,書「洗墨。」

池三字

草堂 在府治西南五里浣花溪上,即杜甫宅。甫詩:「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 謂此。又有草堂別館,明巡撫劉東皋、巡按王全川建,賊燬。

皇清知府冀應熊重修,於堂前立石碑,有《草堂。寺三》:

《螽斯堂 》在府城西南瀆廟內。

《載酒亭 》在府治西,揚雄宅內。

宣詔亭 在府治西,宋楊隱甫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