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8 (1700-1725).djvu/9

此页尚未校对

石梯橋渡 在州城西十里,通省大路。

青白江渡 在州城西二十五里。通省大路。金鴈渡 在州城北一里。通京大路。

石亭渡 在州城北二十里,通京大路。

綿水渡 在州城北三十里,通京大路。每渡官船一隻,渡夫二名。每名工食銀七兩二錢。今無《什邡縣》。

永豐橋 :在縣治北十里。

龍橋 在縣治東

綿竹縣

睢水關 :在縣治北四十五里。

迎恩橋 在縣治南二里。

眾仙橋 在縣治東一里。

綿州

投龍橋 :在州治東三里。

丹崖橋 :在州治北十五里。

石盤灘渡 在州治東三十里。

飲馬渡 在州治西一里。

興福橋 :在彰明縣治北七里。

永鎮橋 :在彰明縣治東十五里。

土溪板橋 :在彰明縣治西八里。

五里渡 :在彰明縣治東。

洗牛渡 在彰明縣治北一里。

孟津渡 在彰明縣治南一里。

公平渡 :在彰明縣治西二十里。

德陽縣

鹿頭關 :在縣治北三十里。

通澗橋 在縣治東十里。

仙人橋 :在縣治北二十里。

望秦橋 :在縣治北三十里。

白馬關 在舊羅江,縣治西十五里。

七里橋 :在舊羅江,縣治西七里。

獅子橋 在舊羅江,縣治東三十里。

雞鳴橋 :在舊羅江,縣治北五十里。

茂州

七星關 在州南三十五里。設年無考。關南棧道,臨江倚崖,古稱絕險。明嘉靖十九年,副使張問之檄把守張懋撤棧鑿崖,開修一徑,題曰:「七星天險。」年來橋邊徑路,頻修頻圮。關前山有小孔七,大孔一穿山而成,如七星伴月然,故名雞。關 在州南四十里,扼羌人出入之路,關在今「壁立寨」山下。

鴈門關 在州南七十里。明正統十年,黑苦等番大肆猖獗,巡撫寇琛設。嘉靖三十一年,兵備胡鰲委把守田茂盛重修。關臨江據險,為州南門戶。上題有「山高水清、橫絕峨眉」 二石額。關外以溪為限,溪南即汶川界。

魏磨關 ,在州北三十里。

實大關 在州北八十里,明洪武間御史大夫丁玉設。界內有土崖、新開路、知母壩、掃水崖、乾溝子、丁大夫、老虎石,俱係雙馬、列角、巴豬等寨,隔江射箭潛渡劫掠之處。關外係壘溪界積水關 按《明一統志》在茂州東九十里。總志云:「在汶川縣東七十里。」 今按:《茂州志》及《汶川縣志》俱不載,姑附於此。

鎮西橋 在州治外城西,原係軍橋、民橋二道。先是,明正統間,都御史寇琛謀易挑橋材具,而江廣莫可達。會北路岐山崩,江流塞者終日。琛急命下石併工,中砌魚嘴,比水面高尋丈,上覆以亭。由是江岐而橋修,歲易竹木皆本州七里民並衛軍修葺。明末軍橋久廢,止存民橋。康熙二十五年夏,江漲,魚嘴衝裂,急待修理。

通天石橋 在州治南明門外。州人引三溪口水經其下,名曰五福泉。明成化間參將鄒倫建。舊為鎮遠橋,巡撫許庭光更曰通天橋。嘉靖間立坊於橋之前,曰「神禹鄉邦。」 嘉靖丙午傾圮,隆慶丙寅兵備副使莫如善、參將盛愈謙重建。篩巴橋 在州治南明門外二百步,龍洞水經其下。明嘉靖間僧海江建。舊呼為和尚橋,蓋方語以和尚為「篩巴」 也。

任家橋 在州治東五里,三溪水經其下。今圮。宗渠橋 在州南十五里,大溪水經其下。源出九頂雪山。先年有木橋,溪漲衝頹。嘉靖三十五年,改修石橋。

石鼓橋 在州南二十里,知州于敏建。

石鼓偏橋 在州南十八里,即古秦漢棧道制也。緣崖鑿石,架木於上,作橋形,鋪以木格,覆以土石,傍以欄杆,以便經行。

七星關偏橋 在州南三十六里。險峋難行。明兵備任公開鑿。

青坡偏橋 在州南五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