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9 (1700-1725).djvu/54

此页尚未校对

銀二十七兩七錢六釐四絲二忽五微九塵零。《珙縣》。

康熙二年丈畝,上、中下共田十頃二十五畝三分九釐四絲一忽。

共載糧十六石一斗零四合三勺九撮九圭零,該徵銀十二兩零六釐八毫四絲三忽九微八塵六纖。

該徵《條糧》銀六兩二錢七分八釐三毫六絲二忽六微二塵。

共人丁二十七丁,九斗四升九合七勺八抄二撮八圭。

該載丁銀十一兩三錢一釐一絲六忽三微一塵一纖。

以上「丁糧條」 銀,歲共徵二十九兩五錢八分六釐二毫二絲二忽九微一塵七纖,加閏在外。《興文縣》:

康熙二年,奉丈田糧一十八石六斗八升零。中、下田一十三頃四十五畝。

《人丁》一十五丁,編戶四里。徵解條銀二十兩二錢零。

隆昌縣

實在上、中、下田共七頃一十二畝三釐五毫三絲六忽。

額糧一十六石八斗九升七合六勺六抄一撮六粒。

《人丁》三丁四斗六升三合六勺二抄五撮一圭。《丁糧條》共徵銀一十八兩三分九釐五絲六忽七微一纖。

《高縣志》

建武

自康熙二年奉行「清丈。」

中田二頃六十一畝三釐六毫八絲八忽,每畝載糧二升,共載糧六石二斗二升七勺三抄七撮六圭。

下田二頃二十一畝五分九釐一毫七絲三忽,每畝載糧一升二合,共載糧二石六斗五升九合一勺七圭六粒。

中下田,共四頃八十二畝六分二釐八毫六絲一忽,共載糧七石八斗七升九合八勺三抄八撮三圭六粒。

每糧一石,徵本色京斗米五斗,折色銀三錢五分,共徵本色京斗米三石九斗三升九合九勺一抄九撮一圭八粒,共徵折色銀二兩七錢五分七釐九毫四絲三忽四微二塵六纖。

敘州府風俗考    總志縣志合載

本府。宜賓縣附郭。

《寰宇記》:「彝夏雜居,風俗各異。」

宋李宗《承園記》:「其士靜而有文,其民樸而易治。」 慶符縣

盜息訟寡

民風淳樸,俗稱「古老」 ,耕讀而外,鮮有逐末。《富順縣》。

《寰宇志》:「淳厚,守禮,重農好文,善邑也。」

民力於穡士競於學

宋黃庭堅《祠堂記》:「州以涪翁重詩禮之澤,漸漬至今。」

錢士開《泮水巷記》:「俗慤而愿,且知禮。」 遜《宋史周湛傳》:「俗不知醫。」

南溪縣

地瘠俗淳

人心淳龐風俗古樸

長寧縣

士習淳正,有古君子遺風。

民俗樸茂力於耕織

高縣

其人誠質

筠連縣

彝俗頓變

習俗儉素,不尚華侈。士敦節義,民勤稼穡,而「官中無侮文之吏,百工無淫巧之習。但民貧易遷,當策所聚去也。」

珙縣

士勤學問,農習耕耨,尚氣而好禮。

興文縣

士漸華風彝尚舊習

「山高水淺,士樸民淳,水耕火耨,勤儉守業。」 《隆昌縣》

地當衝衢,耕讀務本,「士固窮而競於文,民困役而力於穡,土瘠俗厚,敦重誠樸,尚存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