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09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涪江 ,由嘉陵江經合州至巴縣北合岷江。巴江 在府城東北,閬水與白水合流,曲折三面如「巴」 字。

岷江 經府境,下「長壽」 至涪州。

渝水 自閬中來,流至城東,與涪江宕渠水合。曲尺灘 在府治北八十里。

下巖灘 :在府治北七十里。

下新灘 :在府治北五十五里。

替蛇灘 :在府治北五十二里。

土腦灘 在治北五十里。其上五灘,水勢略平。丹溪 在府城東南二十里。自涅婆山發源,經流五十里,至丹溪口,與大江合流,水色如丹。蛟龍溪 在治東北二百餘里,流入岷江。側有古水如蛟龍狀,即長壽龍溪河。

海棠溪 在治南一里。舊多花木,昔為渝人遊樂之地,今廢。其溪水係大江瀼水,遇秋夏水漲則有溪,水涸則溪乾。

黑墨潭 :在府治西五十里。其水黑,歲旱於此祈禱輒應。

新井 在治南。周封巴子都此,因險置城,江遠無水。唐刺史黃甫珣鑿石六尺方及泉。

清水穴 在治西。水清味甘,亦名「粉水井。」 巴人以為粉,則膏膩鮮明。

滴珠泉 :在洪崖洞下。

梅溪 在治東北,自鄰水縣經流至觀音橋,入巴縣界,接流六十里至太洪岡,十里至偏打,正入岷江合流。

江津縣

馬驍山 在治東,隔江一里,高半里向西。昔驍騎將軍馬藐葬此,因名。有路通山。

鍾秀山 在治北,隔江一里,高半里向南。宋張商英隱此,上有石佛寺,又名石佛山,有路。白君山 在治北,隔江四十里,高一里向南。昔有縣令白公修真於此,因名。今荒山無路。聚寶山 即石子山。山多小石,在東安門外,自播發脈,迤邐千里,風氣凝萃,卜葬者多發祥焉。華蓋山 在治西北,隔江二十五里,高一里向南,荒山無路。

女仙山 在治西北隔江一百二十里,高一里,向南,兩峰峙立。昔有羅氏女于此遇仙,因名。君井山 在治西隔江四十三里,接巴縣之西南,壁山之東,高半里,東向。上有井泉,名曰「老君井」 ,有路通山。

綾錦山 ,在治西八十里,高一里,東向,花木如錦,因名。今荒無路。

聖威山 :在治西五十里,有奇,高半里,向東,祈雨多應,因名。有路通山。

鼎山 在治南一里。高半里,向北,其形如鼎。南宋置鼎山縣,廢,有路通山。

固城山 :在治東南一百二十里,高一里,向北,荒山無路。

龍登山 在治東南一百里。高一里,向西。宋太祖潛時常登,因名。上有虎跳嶺,雙峰絕頂有井泉。又有龍塘、石蟹四圍,石壁高聳,有二路可升。珞璜山 在治東七十里,高一里,西向,即《巴中記》所謂「峰窮峽」 也。今荒無路。

雲篆山 在治東九十里,高一里,西向。山勢如鸞之翔,雲氣飛揚如篆,因名。有路通山。

石筍山 一在治東二百里,平地一石突起,高二十餘丈,旁有石磴可升,絕頂方平,容十數人,上有石刻「棋枰對奕」 ,今現存。一在治西,隔江一百里,二山相峙,如筍插天,絕頂有石床丹竈。右一石池,水溢不竭,汲盡,頃刻復盈。

馬鞍山 :在治西五十二里,高半里。

棋盤山 在治南三百里,高一里,有路通山。岷江 上自瀘州合江縣界,經流一百八十里至縣治,環繞狀如「几」 字,又名「几水。」 順流五十里至巴縣銅罐驛,東注。

巨蟹泉 自縣北鍾秀山下發源,自石孔流出。邑人祈雨,得黑蟹即雨,因名。

寨溪 自鼎山下山谷發源,流半里入城,環帶學宮,繞流半里至大通橋,復流出城下大江。樂城溪 ,在治西三十里,自馬鞍山下山谷發源,經流二十里至德明橋,六十里至馬騣橋,又五里入大江合流,不通舟楫。

筍溪小河 在治南三百里。自棋盤山谷發源,經流十里至續昌橋、一百五十里至牛渡、一百五十里至南江口,合流入大江。

綦江小河 在治東。自綦江白渡接流八十里,經龍登山下,又一百里至南江口,入大江合流。遊溪 在治西四十里,自壁山縣𩰚牛石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