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二十一卷目錄

 潼川州部彙考一

  潼川州建置沿革考

  潼川州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潼川州星野考

  潼川州山川考

  潼川州城池考

  潼川州關梁考

職方典第六百二十一卷

潼川州部彙考一

潼川州建置沿革考      總志

本州

《禹貢》梁州之域。商周時為蜀國,及秦俱為蜀郡地。漢置廣漢郡及郪縣。蜀漢分置梓潼郡。晉置新都郡,永和初,分置遂寧郡。宋、齊為廣漢郡。梁於郪縣置新州。西魏改潼川郡,又改五城置昌城郡。隋改新州為梓州,尋改為新城郡。唐復為梓州,領縣五,又分置遂州,改靜戎軍。大寶初,改梓州為梓潼郡。至德中,置東川節度使,屬劍南道,治梓州。梁乾化初,為武德軍。宋改安靜軍節度使。宣和初,陞為潼川府。元為路。明為府。洪武九年,改為潼川州,并郪縣入焉編戶六里,領縣七: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射洪縣

漢郪縣地。西魏置射江縣。周改射洪。隋屬新城郡。唐屬梓州。元復置射洪縣,并通泉入焉。明因之,編戶三里,隸潼川州。

皇清因之,編戶十一甲。

鹽亭縣

漢廣漢郡地。梁置白巖渠郡及鹽亭縣。唐屬梓州。宋因之。元并永泰東關入焉。明因之,編戶二里,隸潼川州。

皇清因之,編戶三里。

中江縣

蜀漢為五城縣。後周置鉉武郡。隋改鉉武縣,尋置凱州,後罷州。宋改鉉武為中江。元并飛烏、銅山二縣入焉。明因之,編戶五里,隸潼川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遂寧縣

漢為廣漢地。晉置遂寧郡。後周置遂州,又改石山。隋郡廢。大業初,改遂寧郡,治方義縣。唐為遂州。宋陞為府。元改為州。明洪武九年,改為縣編戶十七里,隸潼川州。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蓬溪縣

漢廣漢地。梁小溪縣地。西魏為方義。唐置唐興縣,尋改武豐縣,後又改蓬溪縣。宋縣廢。元復置,并長江入焉。明因之,編戶六里,隸潼川州。

皇清因之,編戶六甲。

安岳縣

漢資中、牛鞞、墊江、德陽四縣地。梁立普慈郡。後周置普州。隋改普慈縣。唐置普州,尋增樂至、崇龕二縣,改州為安岳郡。宋寶祐以後,州縣俱廢。元置安岳縣,并安居、樂至入焉。明洪武初,置普州領縣。後又并州入縣編戶二十六里,隸潼川州。

皇清因之,初附遂寧,無里無甲,今歸併《樂至》。

樂至縣

唐割普州置樂至縣。元併入安岳。明復置,隸潼川州。正德中,復以其地改立簡州編戶六里。後復隸潼川州。

皇清因之,以「民少」停銓。今於康熙十九年頒印設官。

潼川州疆域考        州志

潼川州疆域圖

潼川州疆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