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106

此页尚未校对

天台山 去治北二十里,惟攀蘿梯巖可上,有天台寺,故名之。

鳳凰山 去治北四十里,儼若飛鳳狀。上有二泉併出,謂之「鳳眼。」

三堆山 ,見《隋書》,今不可考,疑即斗山。

亞松山 在元武山側。宋紹定間,知縣許彪祖收瘞暴骨處,所題《福會阡》三字碑今存。

銅魚山 去治東南二里。聯雲塔,詳《古蹟》。峰流山 去治東南四十里,有楊伯侯廟。獅子山 去治東南七十里。

馬鞍山 :去治東南九十里。

龍華山 :去治東二里。

天台山 :去治南二十里。

寶珠山 去治南三十里,上有「玉皇宮。」

沙尖山 去治南三十里。秀拔峻麗,迥出眾山。明正德間,居民避兵於此。

靈泉山 :去治南四十里。有普陀寺。

東禪山 :去治南五十里。

星宿山 :去治南八十里,交金堂界。

紫荊山 :去治南九十里。有鐵佛寺。

「瑞雲山 」 ,上有龍居寺。

「天台山 」 在廢銅山縣地。

萬巖山 :去治南一百五十里。

乾元山 在飛烏東十里,有紫極宮,元帝遊覽駐跡處。

鳳凰山 :去治南一百八十里。有淨安寺,又名「靈鷲山。」

迴龍山 去治南一百九十里。有龍神宮。臥雲山 去治南二百里。有龍興寺。

鯉魚山 以形名,有七泉寺。

紅崖山 :去治西二十里。

挂榜山 :去治西二十里。每鄉科年分,當暑雨後,邑人視山土崩痕,卜中式多寡。

雲龍山 在古店驛下,有寺,以「山」 名。

天馬山 :去治北十五里。

雞冠山 :去治北二十里。

玉峰山 :去治北二十里。峰巒秀麗,因名。有安祥寺。

臥龍山 、大名山 ,俱去治南三十里。

淨雲山 有《彌勒院》。

油籠山 俱在廢銅山縣地。

鐃缽山 、柏坡山 :俱在下村。

印臺山 、玉琴山 :俱去治北二十里。

關索坪 :去治北四十里。寬平無際。相傳關索曾駐軍於此。

「郪江 」 ,見《隋書》,今不可考。

中江 在治東。南江來自綿州,東江來自涪城,至中江元武山下,合而東南流。

凱江 發源安縣,經羅江遶縣西南,至潼川,又名「武江。」

玉江 水色碧清澈,底皆石。發源水池溝,穿銅山,東流至高灘子河,有石如玉,因名,始通舟筏。凡鹽貨俱於此裝載,至遂寧入涪,重慶入江。飛烏江 發源九里浸,徑圓山,歷廢飛烏縣,東南流至清涼寺,會金水河,下合玉江為二水口。金水河 去治南一百四十里,發源油籠山,歷大龍泉、大龍灘東流入飛烏江。

余家河 :發源貓兒坎,北流三十里,至治西南八里,合龍王灘水,東流城南二里為曹家河口,入於《凱江》。

清溪河 去治南五十里,南流出懷州。金堂縣地。古懷安軍。「入金堂峽」,至瀘州入江。

東溪 由東轉南,與凱江合流於潼川。

龍王灘 去治西十五里。發源山谷,徑高橋至此,獨深十數丈。遇旱,土人取水,禱之即雨。東流與余家河合,入於凱江。

青洲 去治北五十里。水出山澗,其水獨清,前有青洲寺。

洗筆池 水色如墨,相傳有仙人於此洗筆。飛泉 在治南,其水平地湧出,味甚甘美。李廣泉 ,去治北六十里,相傳李廣提兵至此,乏水,廣望巖發矢,水隨箭出。

蔡家溝 在治西六十里古店山後,西南流至石灰鋪。漢州也。入綿陽河,經焦山驛,會湔灘諸水,至瀘州入江,是為《古中水》。

《筒車堰 》共四十八處:

遂寧縣

長樂山 去治西二里,形若蟠龍,頂平如砥。寶臺山 在治西,頂平如臺。

書臺山 在治西南,唐張九宗讀書於此。丹山 在書臺左,一曰「天榜」 ,其右曰「金魚」 ,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