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107

此页尚未校对

金魚鎮

梵雲山 ,在縣西南二里。

玉堂山 去治北十里。峰巒聳翠,氣象雄峙,縣之主山也。

鶴鳴山 去治東北二十里。漢張道陵入蜀,居此山,養道行教,後仙去。山有雙石鶴。

靈泉山 去治東十里,數峰壁立,有泉自崖滴下成穴,深尺餘,紺碧甘美,流注不竭。宋楊大淵等行靈泉山,即此。

蕨山 在治北,本名「屈山」 ,唐景雲中改今名。「傘子山 」 在治北。環山之民,以植蔗煎糖為業。「尋香山 」 去治東二十里,舊名「血腥山。」 宋刺史白子昉改今名。

資聖山 去治東五里。頂上有井,不溢不涸,因建靈泉寺。邑人嘗讀書於此。

臥龍山 :去治西三里。環亙蜿蜒,深谷幽麓,唐克幽禪師修行之所。

「明月」 山 去治北五里,襟帶兩溪,幽林古寺,秋光掩映,瀟灑出塵。

文筆山 :去治東七里。山勢高聳,連亙數十里。中有一峰,遠望如筆。

旂山 去治東十里,勢若龍旂。相傳山現赤痕,則發科第。

鳳臺山 去治北二十五里。山形似鳳,故名。龍頭山 去治西五十里,有石如龍頭。

銅盤山 去治東五十里。壁立四絕,人莫能上。樊噲山 去治東南五十里,上有插旗石,相傳漢初樊侯曾駐兵於此。

瑤山 去治南一百三十里,諸山羅列,上有四佛寺,為安岳、遂寧、大足分界。

隆龕山 去治南百四十里。廢崇龕山以此名。石城山 去治西五十里,四面如城。

崙山 自瑤山枝出,蜿蜒逶迤,雄峙璚江。覺山 自瑤山發脈,特出群峰之上。

大佛巖 「在治東南。巖高十餘丈,勢甚陡峭。鐫佛像於上,高與巖稱,下臨涪水,每一登眺,令人生遺世想。傍有石磴,歷階響應,若琴聲焉。」 涪江 源出龍安,經綿潼射入縣界,東南流下合嘉陵江入重慶。

赤溪 在治北。源自蓬溪,經治東,流入涪江。倒流溪 在治西。其水旋繞向北入涪江。石子溪 ,源乃兩溪,合流十里許入涪江。磨溪 在治東南。繞各溪之水,流入涪江。零星池 去治西南四里。

龍池 ,昔池側有柳樹,大十圍。後周天和初,有龍自樹昇,士女共觀之,其後樹枯池竭。

金壁池 ,在城內,其色如金。

黑龍潭 :去治八十里。石溪一泓,飛泉瀑布,澄潭不測。其底有龍潛焉,旱禱必應。

湧泉 在土疊鎮。有泉湧出,灌溉田畝。

仙井 在縣衙後。唐節度使夏公魯奇死節於此,日初出,霞氣蒸騰,其水甘冽。

蓬溪縣

跪象山 :在治北,學宮前。

石魚山 去治東里許。上有梓潼宮。相傳此山曾出石魚,故名。

蓬萊山 在治西北

赤城山 :去治東二里,中峰蔚然,左右環拱,上有七曲老人祠。

龍馬山 去治西北十里。昔季章甫牧馬於此山,下產一駒,毛骨異常,人呼為「龍馬」 ,因名。青石山 去治南百七十里。山有青石,可為護磬,採者必先祀其神,唐青石縣以此山名。風門山 ,在縣南一百七十里,四面峻絕,常有清風,因名。

伏龍山 在縣西二百里。其山盤曲,形如伏龍。明月山 ,在廢長江縣十里。兩峰對峙,下臨涪水,相映而明。唐賈島詩:「長江微雨後,明月眾星中。」 即此。又按《總志》:在治西二百二十里。

龍多山 ,在縣西七十里。

高峰山 見祠廟

翔鳳山 下有寺

高觀山 :去治西八十里。

鳳凰川 去治北百二十里,近鳳凰山,故名。蓬溪 在治北,源自蓬山,西通遂寧縣。

珠玉溪 去治西北七十里。古有珠玉村,因名。洗芝溪 去治東二里,水入蓬溪。

放生池 在龍多山下,唐武后嘗放生於此。羊龍潭 去治南百里,有龍君殿。祈雨用空瓶,將蠟封固,入龍口中,以搖瓶得水為驗。須疾走到縣,緩則大雨隨瓶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