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109

此页尚未校对

丈三尺。女牆高四尺,壕深一丈,寬一丈五尺。門五:賓陽、正觀、迎恩、永鎮、近民。今西南隅有門曰「水南」 ,開設無考。共六門。明天順中,知縣譚敏築。弘治、正德、嘉靖、萬曆、崇禎間,相繼補修。

皇清康熙四十四年,攝縣事知州張應詔始置門,以

時啟閉。五十二年,知縣李來儀補築池外為「護城堤」 ,創自宋時,歷今屢經補築。

遂寧縣城池 石城周十里,外環以池。唐節度夏魯奇築。明天順間,典史吳讓、正德間知縣范府重修。嘉靖中,僉事楊瞻檄增高三尺。門四:「望鶴、登龍、玉堂、金馬。」

蓬溪縣城池 「石城周圍五里。明成化初,知縣楊珙建,逼河崩圮。正德間,御史熊相檄知縣馮本改修。嘉靖中,知縣陳養正重修,增廣百餘步,門四:賓陽、南薰、西城、拱辰。」

樂至縣城池 石城,明正德初,知縣汪民所「砌,高一丈八尺,周一百四十九丈,門四。迎恩、《演武》」 、《修文》、朝京知縣王聰重修。

潼川州關梁考   總志州縣志合載

本州

孝弟橋 在治東,學宮前。

錦江橋 去治西一里

迎恩橋 去治西北二里。

馬瑞橋 去治西二里

永固橋 :去治東二十里。

敦義橋 在治東三十里桃花溪上。

永安橋 去治西一里

天生橋 去治南五十里。

通濟橋 在治東五十里,映溪山下,橫鎖雙溪。《射洪縣》

五馬橋 在治南玉屏山下。

飛虹橋 去治北一百里。

里賢橋 在武東山下子昂故宅前。後人取「思子昂」 之義。

鹽亭縣

德星橋 在治南,近嚴氏故宅。杜甫詩有「嚴家聚德星」 之句,因以名橋。

雲溪橋 去治南八十步。

春谷橋 ,去治西五十步,杜詩:「春谷水冷冷。」 龍門橋 ,去治東百步。

廣漢橋 ,去治南百步。

龍江橋 去治北一里。明尚書甘為霖有「龍江秋漲」 之句。

虎洞橋 :去治南一里。明尚書甘為霖有「虎洞雲深」 之句。

中江縣

東溪橋 去東門半里。萬曆初,知縣陶顯功建。朝京橋 。萬曆間,知縣安正孝重建,改名「安濟。」 崇禎乙亥,知縣任之望創修石橋,改名「拱極。」 通濟橋 去治東二十里。天啟間建。

迴水橋 去治東二十里。

安行橋 去治南二十里。

弘濟橋 去治南三十里。隆慶間,義士樊選建雲津橋 ,去治南四十里。

龍龜橋 去治南四十里。相近有羅漢橋。李公橋 ,在治南龔家口。康熙乙未創建雲。板橋 去治南五十里。

銅興橋 去治南六十里。萬曆辛亥建。

皇清康熙癸巳,楚僧實弘重建。

挂金魚橋 在銅山,宋嘉定五年縣令牟巽建。「普濟橋 」 在銅山石帽溝,萬曆間建。

琉璃橋 去治東一百里。

捲洞橋 在治南,交樂至縣界。

河西橋 在小西門。弘治元年知縣王杲建,寬七尺,長五十丈。嘉靖間重建,改名復古橋,今廢。魚鰍橋 去治西六里,正德癸酉,壽官孟宗建。勻溪橋 在治西。見《總志》,今無疑。今舊高橋高橋 ,在治西。嘉靖丙戌知縣余祺改官路,於此創小石橋隨圮。戊戌知縣張玠重建。

彭家橋 去治北十里

通溪橋 在治北。嘉靖癸丑,知縣張曾建。永興橋 ,去治北四十里。

四通橋 去治北五十里。舊名黃家橋。

皇清康熙乙未重建,為潼川、中江、德陽、「羅江四路會。」

合之處

東橋 去治東十里

西河渡 、南河渡 ,俱隸治境。

遂寧縣

安濟橋 :去治西十里。

嘉福橋 :去治北二里。

蓬溪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