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112

此页尚未校对

廣積倉 在治西毀

蓬溪縣治 ,明時創建大門、儀門、申明亭、大堂、二堂、三堂、住宅、後樓、監庫、土地祠,明末盡為賊毀。

皇清康熙四十六年,知縣徐纘功,因修學宮所餘木

石重修大門、儀門、申明亭、大堂、二堂、三堂,住宅後樓以及廚廐書舍,次第修葺,規制仍舊。樂至縣治 ,明成化初修建,今毀。

潼川州學校考     州縣志合載

本州

潼川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宋大觀初建。明「宣德、成化、崇禎間,屢加增修。兵火後,僅存大成殿。」

皇清康熙二十五年春、奉頒

御書《萬世師表》四字匾額,懸掛正殿。

社學 在州治右

屬縣

射洪縣儒學 在治西,宋元符間建。明末毀,知縣孟《憲孔》重修。

金華書院 在縣北。元至正間設,有陳子昂像祀之。

鹽亭縣儒學 在治南。唐貞觀間建。明洪武九年重修。後遷城西北,知縣江崑淶重葺。

東臺書院 在縣西南。宋任伯傳讀書處,今圮。「太元書院 」 去治東四十里,文同讀書處,今名「太元觀。」

青蓮書院 去治東六十里,相傳李白讀書處。學田 、中田二分一釐二毫二絲四忽,見徵京斗租穀一斗六升九合七勺九抄二撮。

中江縣儒學 在治南。始創無考。明洪武中知縣高通重建。正統四年典史胡仲賓,天順二年知縣胡叔寶,正德十六年知縣余祺,萬曆十五年知縣安正孝,崇禎九年知縣任之望,十一年知縣王國棟以及。

皇清康熙初年,知縣李延春,三十四年知縣謝旻禧。

四十七年,知縣李維翰各相繼補葺。中為大成殿,左右兩廡各十間,戟門五間。門前為泮池,池上橋三;池前為櫺星門,門左右為「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 二坊。又前為萬仞牆。大成殿後為明倫堂三間,堂左右齋房各三間,尊經閣三間,堂東為敬一亭。

斗山書院 在城內。明嘉靖初年,知縣余祺創建。

社學 明嘉靖初年,知縣余祺創建四所:曰崇正、曰「崇禮」 ,曰「炳文」 ,曰臨泮。

學田 四處:一在治西一里許譚家街,田地二十五塊,糧三升九勺。一在治東十五里朝京橋,地五塊,糧一升四合。一在治東南二里官河,耗地半段。一在治南三里曹家河口,地八塊,糧七合。「俱明萬曆間知縣傅遇高、尹郊民人楊曾置。每年分租共十九石三斗,貯備賙濟貧生。」 遂寧縣儒學 ,在治西南,唐貞元間建,明洪武七年重修。明末圮。康熙六年,知縣劉學瀚暫修草殿三間。

張九宗書院 唐貞元間建,今圮。

武信書院 在治內,今廢。

學田 、下田四分二釐五毫,見徵京斗租穀二斗五升五合。

蓬溪縣儒學 在治北。唐開元中建。元至元甲午,邑令蒲如璋刱修大成殿、兩廡、戟門、櫺星門,後毀於兵。明宣德丁未,邑令凌崇貴重新之。成化辛丑,邑令李芳重建櫺星門。嘉靖四十五年,邑令張希范重修,又建尊經閣。萬曆中,邑令胡璉鼎新之。三十二年,邑令趙瑞益新建學坊。四十二年,邑令馮思問重修學宮。後為流賊焚燬。

皇清知縣梁太來「草創正殿。」康熙初,知縣潘之彪鼎。

新,尚未完備。二十年,知縣周甲徵修復明倫堂兩廡,煥然一新。

學田 有二:一邑令王良謨置;一邑令趙瑞益置。

樂至縣儒學 在治東南。明正德中,建於城內。崇禎中,知縣朱統鎮遷此,即以樂至池為泮池,文物甚振。今圮。

名世書院 明崇禎時,知縣田舜年作《養士類》,即於治西南舊學遺址,建此講授,并買置院田,給生儒,以資四時篝火之費。科第疊興,今久已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