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35

此页尚未校对

會府曰會省

開縣城 舊為土城,成化二十三年始砌磚石。正德六年,訓導楊文署縣,始葺樓浚池,周圍二里,計三百六十丈,高一丈二尺。為門三:東曰「望仙」 ,南曰「雲石」 ,西曰「留陽。」

梁山縣城 舊無城,成化中,知縣吳玨始砌石城。正德初,參政曹詳重修。周圍五里二分,計九百五十丈,高一丈八尺。為門四:曰「樂善」 ,曰「豐勝」 ,曰「永樂」 ,曰「永安。」

建始縣城 舊無城,弘治三年,副使董齡始築土城。正德七年,知府吳潛行縣,始砌磚石。隆慶六年,知縣姚服璜重修。周圍三里,計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為門四:東曰「聳基」 ,西曰「崇碧」 ,南曰「添祿」 ,北曰「望陽。」

達州城 。舊土城,成化二十一年,增築四百餘丈。弘治中,副使董齡砌石加堞,闢門建樓。正德六年,分守參政胡宗道浚壕架梁。嘉靖二十一年,知州郭寶易以石。四十六年,知州胡玉璣加腰牆三尺。隆慶六年,通判張九思重修串樓,周圍三里五分,計六百二十九丈,高一丈五尺。為門五,曰「進賢、錦川,正南夕陽、鳳山。」 今錦川門閉塞,止開四門。

東鄉縣城 成化十九年,知縣吳信始為石城。二十一年,參政謝士元增修。二十三年,知縣倪洪加以樓櫓。正德五年,都憲林俊又拓前規重修。周圍三里,計五百五十丈,高一丈二尺。為門五:曰「東定、西勝、南寧、北固。」 東南曰「迎薰。」

太平縣城 舊無城,明正德十年,新設知縣董璧始砌石築土為城,今多圯。知縣程溥遵奉憲檄,丈量估計,冊報候示。周圍一里八分,計三百三十四丈,高一丈二尺。為門四:東曰「迎恩」 ,西曰「回照」 ,今閉。南曰「來薰」 ,北曰「鎮邊。」

夔州府關梁考        府志

本府。奉節縣附郭。

瞿唐關 ,去治東八里,有「鎖水」 二鐵柱。

百牢關 按《總志》,魏辛毗云,「夔州百牢關,兵馬不可越。」

鬼門關 ,去治東北三十里。《詩》云:「赤甲下映人鮓甕,黃牛高抗鬼門關。」 其險如此。

石門關 :去治東北六十里。

鳳凰關 :去縣治十五里。

石龍關 在縣治西

龍溪橋 去縣治東七里。萬曆四年,奉節縣知縣羅繡藻建。

和豐橋 在縣治西

相公橋 去治西二里。嘉靖中,知府張廷柏建。萬曆三年,知府郭棐重修,上加石闌。

通錦橋 在治西六里有餘,歲久圮廢。萬曆二年,知府郭棐修建,上加石闌。

趙家渡 去治西二里

龍吼渡 在治南。今設渡船。

四十八渡 :去治西七里。

巫山縣

得勝關 :在縣治東三十里。

大石嶺關 在縣治南建始縣界。

會仙橋 在縣治西

張公橋 在縣治西六里。

竹溪橋 在縣治西八里。

永安橋 在縣治東

仙女橋 在縣治東。兩山中斷,一線相通。俗傳為仙女所造,故名。

長春橋 在縣治西南九十里大溪上。土人冉姓造。

寧河渡 去治東七里

南寧渡 在治南

西溪渡 :在西門外。知縣吳大章設。

雲陽縣

東門關 ,去縣北一百里。

東瀼渡 在治東

萬縣

天生橋 在治西。按《明一統志》:「在縣西苧溪之上,乃一巨石,自然成橋,其長即與溪等,而平闊則如履平地然,溪流滾滾出其下。」

開縣

𩰚山關 去治西四十里。馬嘶橋 去治西三十五里。

天池橋 按《明一統志》「在縣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