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87

此页尚未校对

速也,有由然哉!節推潘君晟雅重此舉,謂公「成茲曠 世之典,可無紀述,昭示方來。」乃以鄉進士楊子守所 為狀屬予記之。竊惟《郡志》,自洪武以來為守者非一 人,聽政者非一朝一夕,豈無賢才,思所以更張易轍 耶?率皆安常踵故不能振作有為,實有待於今日也。 公奮志充拓,卒諧攸願,蓋有莫為而為、莫致而至者, 主宰於其間矣。議者謂烈「燄之熾天,無乃一洗安氏 之陋習,而光啟文明之景象乎?」理或然也。抑嘗論之, 天下之事,有因改作更始而人心興起策勵,往往至 於數為之變,氣為之昌,在理勢則然也。如馬湖易治 年久,雖少革故陋,未極其大也。今府治鼎新,等威嚴 肅,耳目漸染,知所崇尚。將來氣運昭回,地靈人傑,禮 樂人物,郁郁彬彬,將比隆鄒魯之絃誦矣。然後知公 創造之功,光前啟後,豈淺淺者可擬倫哉?公循良政 蹟,士民口碑具存。峻秩崇階,日夕晉陟,邦人諒不能 久借也。敢以是為記,兼致期待之私云。

《清涼山天寧寺碑記》
周洪謨

「馬湖,境西南邊徼。其山控烏蒙、烏撒而連峨岷,其水 出雲南麗江,歷數千里而至郡。以郡在一隅,而山益 峻,水益駛,故士大夫之遊者,非有故罕至。其地地邃 而靜,無世俗塵囂之雜,惟浮圖氏之茹=泊嗜空寂 者為宜。」若清涼山天寧禪寺,其地尤邃而靜者也。寺 在郡治西五里,清涼山之麓,僧綱司在焉。創自前代, 莫詳所始。宋咸淳中重修。元末燬。國朝洪武中重建。 積歲既深,日就傾圮。宣德中,都綱容顏與土官知府 安璿、泥溪長官王鳳葺之。景泰二年,都綱《妙容》募眾 重造佛殿,且以其事聞於蜀王,尋賜琉璃獸脊,以畢 其功。凡諸佛像,率以金飾。天順中,容又建鐘樓鼓閣 於左右,鐫美石為爇香鉅鼎。又令弟子明照之湖廣, 市銅千餘觔,鑄鐘以還。既而僧道性造法輪藏殿道 碧甃臺墀之未甃者,茲寺之葺,於是乎合眾功而始 備,雄壯華麗,視昔有加。容年八十一,自詣於邸,乞「為 筆其事於石,非特以識營繕歲月,庶茲寺始末概見 於後世也。」嗚呼!學釋者圖新其宮宇,而品式畢具如 此。吾儒講明先聖之道以成其材,一旦官郡縣,既貴 且富,或不能為先聖葺祠廟以供祀事,視容所為亦 可以愧矣。然則「尊師報本」之義,予於容得不之嘉乎! 故為之記。

《大木議》
前人

四川左布政使湯日昭、右布政使王應麟會同署印 按察使劉副使看得今次採辦,通共二萬四千六百 一根塊。查得萬曆二十四年估計規則,共約用銀三 百六十三萬餘兩。除虎尾、保水二色杉木,緣上次未 奉派採,價值亦無則例,先已揭報本院裁酌。查得萬 曆二十四年奉文採木,彼時本司庫貯尚有二百五 十餘萬金,與征播之需相兼支發,而分派州縣自行 採買者,又所費不貲,僅完二運。若今次所派木枋,數 倍往額,而司庫積貯,罄竭無遺。且川省自先年兵火 之後,疊罹災荒,閭閻愁苦,物力凋耗,累年正賦尚多 積欠未完。今議額外加征,亦恐未易為力。」茲奉部議, 堪以留用者四司料銀、贓罰、商稅、稅契,缺官俸薪數 項而已。查得兩院贓罰鹽課及鹽稅、稅契事例等銀, 每年湊足十萬四百餘兩,解赴陝西,濟邊四司」,料價 歲額一萬九千四百餘兩,三十五年分已解部訖。缺 官俸薪,原無常額,數亦不多。惟有每歲商稅一半,該 銀一萬五千兩。他如南京麂皮事例、稅契等項,俱堪 留用。然總之每歲不過四五萬兩,曾不足當十分之 一。此外百計搜求,別難措處,誠莫知所為計矣。除見 行通查各府州縣見有庫貯,遵義一道原係產木之 區,但新疆甫定,物力空虛,似難獨任,應就近併附上 川東道為一總,而量加其派額。其虎尾、水保二項杉 木及門工,亟用巨材,責成上東、下南二總,在上東者, 除遵義外,再加分派於下東;在下南者,量行分派於 上南、建昌等處採辦,以充頭運之數,似亦相應。」一應 事宜,除督水道專任通行督理外,仍行七總各道,各 將分派木數,轉行所屬府州,若何而選委能官,若何 而招商採辦,若何而驗木給銀,若何而到江發運,一 聽從長計議,隨宜處分。要在無拂商民之心,而共濟 公家之事。」此最今日第一議也。至今合用錢糧,數累 巨萬,俱毫不可缺,亦不容緩者。今求之帑藏,既積貯 無多,欲俟之請討,又緩急難濟。惟有先行加派,庶濟 目前之急也。查得川省錢糧,俱以丁糧起派,今計通 省額糧,除浮糧、番糧外,實徵稅糧共九十七萬六千 五百四十三石八斗二升「零。人丁八十八萬一千七 百四十六丁。若驟加徵派,恐民力不堪,合無先行量 派。每糧一石,每年除原額外,令加派銀五錢;人丁一 丁,每年除原額外,加派銀五分。照征播事例,不許優 免。仍聽該道查考,務責令州縣正官定限追比類解 各該府州庫貯,聽候明文支放,不許拖欠,不許稽遲。 自萬曆三十六年分起,至採運完日停止。凡招商採 買,雇募運夫等項,即以前項銀兩支給,並不許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