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0 (1700-1725).djvu/92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府號靈應郡

弩牙山 ,在治東南一百二十五里。狀如弩牙,因名。鄧艾伐蜀,屯兵於此。

石門山 在治東南一百七十里,與氐羌分界,兩壁相對如門。左思《蜀都賦》云:「阻以石門。」 即此地。按《明一統志》在治東南一百七十里。

鎮南山 在治南,渡涪江七里。山峰正對府衙,故曰「鎮南」 云。

君子山 在治南,渡涪江東三十里。

長春山 在治南渡涪江東五里。

伏龍山 在治南渡涪江東二十里。蜿蜒蟠伏如龍。

東皋山 :在治東五里。有古禪寺。

化豹山 :在治東北一十五里。其山高擁,限隔番塞,林大豐茂,山色掩映,因形如豹,故名曰「化豹。」

太平山 在治西三里渡涪山麓。有「毗盧」 、「龍泉」 二寺,今廢。

延賢山 在治南,渡涪江二十里。

火風山 :在治北十里。勢聳險峭,時有巔風挾雲,震撼林木。其麓即箭樓山,擁抱府城,又名旂山。

九龍山 :在治東五十里。其地峻險,前拒鐵蛇關,抵番地。一山九嶺,疊聳如龍。

天柱山 :在治東南二百七十里。山峰峙如柱。有鹿苑大師道場故址云。

泰華山 :在治東一百五十里。山有三峰,狀如華岳。

左擔山 在治東一百八十里。鄧艾入蜀,路經江油,因山高江險,修鑿棧閣,以通擔負。今《七里閤》是也。

羊昌山 :在治西北十五里。山崖層疊,通鐵蛇關。

龍陽山 :在治東南三十五里。山勢如龍,起伏向陽,中有潛龍壑。

仙女山 :在治西北九十里。傳有仙女靚妝遊戲於此,故名。

兩埡山 :在治東北七十里。山嶺分峙,兩埡路通青川、廣昭等處。

界山 :在治東北三百里。山甚巍峭,中通洞子灣。

烈婦崖 在治東南一百三十里海棠鋪上。舊名「興文閣。」 山路盤陡,下臨急湍。明永樂五年,生員嚴庸之妻袁氏哭夫自溺於此。詔建坊旌表之。

水簾洞 在治東三百二十里,洞崖高峻,有飛泉下垂,千尺如簾掛洞門。

羅漢洞 有二。一在府治東四百里青蓮壩山腰有洞,深邃莫測,中塑有羅漢,旁建有寺,曰「二層樓。」 一在石子鋪左石室院。宋政和六年間,刻有石像如羅漢,因名焉。成化中,寺僧師曉募鐵鑄羅漢,易去石像。

石鏡 在治東二百里通壩寺左,隔溪道旁有石,光明如鏡,照見本寺。

大雄山 在舊青川所治北十里,山形峻峭,迥出群峰。

東山 在舊青川所治東三十里。

飛龍山 在舊青川所治東三十里。

纓絡山 在舊青川所治東二十里。

老君山 在舊青川所治西一里。

丁平山 在舊青川所治北二里。元平章丁世珍屯兵於此,故名。

涪江 源發松潘風洞頂古岷山分水嶺,東達小河,經府城二里環繞,從西自南而東,下接江,綿過重夔,出巫山峽而匯荊湘,凡數千里。清漪江 源出藥叢山,至彰明縣合涪江。醍醐水 在治東,源出清潭嶺,接青川流入巴陵江中。

《木瓜河 》:源發西番界,至木瓜橋。

官渡河 ,源發赤山關竹絲嶺,至冷浸壩,與涪江合流。

火溪河 ,源發白馬路西番界,源流最遠。經天生橋、壺崆關,至垂虹橋入涪江。

古城河 ,源發鐵蛇關,番界出羊盤,至古城與涪江合。

高村河 ,源發迤西番界。出高村經大壩至白草鋪與涪合。

大印河 ,源發白草番界,出三灘至彰明與涪合。

果陽河 發源文縣界碧玉山,西南與嘉陵江合,東流與昭化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