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105

此页尚未校对

皇清康熙六年,知府陳開虞同推官謝銓倡修復舊。

新泉書院 在長安街西。明嘉靖初,湛若水為禮部侍郎史際,以宅舍為之,因掘地得泉,乃名焉。有學田。

崇正書院 在清涼寺東。提學御史耿定向建,有學田。

南軒書院 在天禧寺方丈後,本南軒張宣公講習之地,真西山建祠祀焉。淳熙中,馬光祖重建,有「主一堂」 、《求仁》《任道》等齋,極高明樓。後王埜又設西山像,配食祠中。至元中,遷城東。大德元年,創建祠宇。今廢。

昭文書院 在湖孰鎮。梁昭明宴遊之地,有太子東湖讀書臺。宋咸淳中,方拱辰扁曰「昭文精舍」 ,里人杜氏守之。元至元中,定額「昭文書院。」 今廢。

文昌書院 在府學成賢街,原國子監「文昌閣」 也。明萬曆乙卯,國學助教許令典創建。

皇清順治庚子學博朱謨、同學生鄭之璘、白夢鼎、董

欽重修,建坊申請額曰「文昌書院」 ,以為讀書講學之所。

江東書院 在永安坊鹽舍街。元郡人王進德創建。南臨秦淮,竹木修茂。吳草廬澄嘗於其中講授,群士受業者甚眾。泰定元年定額曰:「江東書院。」 今廢。

三山書院 在水西門外,永寧庵側。江南糧儲道章欽文建。立書院,公餘率士講學於此。清惠書院 在三山門外。江南紳士為巡撫徐建立,今為「護國庵。」

「長干書院 」 在「雨花臺」 下。

學租 一督學耿開墾上元縣清化鄉學田一百三十一畝,地十八畝,荒地二畝四分,房基場地三畝,每年納租銀七兩四錢零。一巡按王設置平市街佃房一處,每年納租銀七十兩八分零。一督學高清出社學房地十五處,每年納租銀十九兩二錢六分,田房共計租銀九十六兩八錢一分零,歲終解督學衙門支銷。

順治十六年,巡按置田二十六畝八分,每年納租銀四兩,以供儒學繕掃之用。又巡按發銀三百兩,分給典鋪取息,歲計六十兩,令府學彙收,分賑三學貧生,永為定例。

上元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按《京城圖志》:「存義街即上元學基。」 宋寶祐戊午,東陽陳寅宰邑,始以廢圃為宮,梁椅撰記。景定二年,知縣鍾蜚英創建學宇。元至元中,縣尹田賢重修,進士李桓記。明洪武初,省生儒,併於府學。其貢士計偕之費,生員廩饌之需,猶縣給焉。

社學 明洪武中,每坊廂建社學一區,以學行耆舊為之師,教一坊子弟,悉令通《孝經》《小學》諸書。其俊秀者選入郡學。鄉飲酒禮既舉於學,每坊即社學為會飲之區,以禮一坊,高年行禮,讀法如儀。社學久廢,惟嘉靖中學使楊宜稍簡諸生堪教習者為師,興社學數處,至今相襲。其餘基地可稽,小民佃居者入租於官,豪猾侵占者不可盡考。其佃租者六處:一在織錦坊《五圖》。一在木匠坊三圖。一在伎藝坊二圖。一在南北榻坊。一在江東二廂。一在三山門外莫愁湖。生員居五處:「聚寶門外澗子橋一,馬路街一,通濟門大街一,英府對廊一,廣藝街一,閒廢五處糖坊橋一,下街口建安坊一,府軍衛前所二鋪一,梳子」 廊一,倉巷一。

學田學租 共租銀六十二兩七錢九分四釐六毫。

江寧縣儒學 宋景定四年,知縣王鏜建,在縣治北。元仍宋舊。明初省生儒併於府學,而計偕廩餼之費,猶縣給焉。

皇清改國學為府學,改府學為「上江兩縣學」,其規模

俱從府制,即宋景祐所建府學也。先是淳祐趙以夫更命教堂曰「明德。」 元設集慶路學於宋學故地,行臺御史楊演有記。明初改為府學,置一堂四齋。以上元江寧二縣學省入,增二齋訓導及生員廩膳之數。永樂六年,廟學災。宣德七年,守臣襄城伯李隆、府尹史怡重建,少傅楊榮為之記。成化七年復燬,提學御史嚴銓復建,即尊經閣為後堂,尹魯崇志成之。弘治間,尹秦崇以石隄障秦淮水。正德間,尹白圻繚以石檻。嘉靖初,都御史陳鳳梧平學後山,重建尊經閣,增敬一亭。侍讀黃佐有記。萬曆三年濬月河,以石甃岸,易學前戶部地為屏牆,四年成之。十四年,太常寺少卿周繼署府尹事,造青雲樓於學舍之北,建「天下文樞坊」 ,分「聚星亭」 於廟之前焉。後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