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46

此页尚未校对

陸路駐防北岸海口,往西一百里至雲梯關地方,派兵防守,瞭望灌口汛地接連黃河北岸。其七條港、陸套港、湧洋河、小河口、嚴家舍,派有唬船兵丁防守,係安東縣地方。其七條港木樓,係海州地方,乃海州營汛地。

海州營在海州、贛榆、沭陽三州縣地方,沿海數百里,地勢綿長。其緊要海口共十三處:

蘇州府海防

福山營,與江北狼山對峙,江面離隔一百二十里,離海口廖角嘴、高家等嘴一百五十餘里。所轄徐六涇汛,在本營之東,距營五十里。鹿苑汛,在本營之西,距營三十里。支塘汛,在本營之東南,距營六十餘里。皆屬常熟縣。自黃泥墩以東,係太倉劉河營汛界;自烏沙港以西,係江陰楊舍營汛界;自吳塔鎮以南,係長洲縣「蘇州城守營汛界。」 北至大江,東西延袤一百二十餘里,南北長八十餘里,廣遠五百餘里。

崇明縣孤懸海中,周圍五百餘里,四面汪洋,處處可以登犯。初設參將等員,後題設總鎮。順治十五年,特設蘇松水師官兵,有中、左、右、前、後奇六營,左右兩協,各設左右兩營,共為八營,以左協駐防七丫,以右協駐防上海。順治十八年撤回。康熙六年,裁去右協左、右兩營官兵。新嚴海禁,沙船盡行收泊崇明內港,將八營官兵分派沿海各營緊要汛口。康熙十四年,奉

旨:「因崇明地方衝險,改設提督衙門,統轄八營官兵。」

防禦。其八營分派汛地開後:

中營原派防崇明縣北地汛地,自本城北關外長安橋東起,四十里至永寧沙半接墩止,與右營汛交界;西二十里至雙港三造臺,與左協左營汛交界;南十三里至壽安寺,與奇營汛交界;北七里至海邊止,共派汛地八處。

右營原派防崇明縣東路蒲沙套、當沙頭港、大套二滧、岸溝四滧、六滧、七滧,南至海邊止,共派汛地八處。

右營原派防崇明縣東北路大港、拳頭港、張家港、北當沙頭溝、僊景沙、小豎河、梅家汊路、桃皮港、天分滧;東三里至戧水界牌,與前營汛交界;西五十九里至東沙溝,與中營汛交界;南十里至米行鎮;南小橫河,與左營汛交界;北八里至海止。共汛地九處。

前營原派防崇明縣東路汛地,自堡鎮造寨,至高頭沙七小滧、大花供陳六港;東十里至大海;西十里與右營大港汛地交界,南五里與左營「七滧」 汛地交界;北十里至蟹場沙洪止,共派汛地四處。

後營派防崇明縣西北路平洋沙汛地,自大洪起,至湃頭港、徐鬍子港、大套、王家港、西阜沙、渡船港、掘頭港止,東十八里與左協左營汛交界,西十三里至海,南二十里與左協右營汛交界,北十五里至海。共派防汛地八處。

奇營派崇明縣城南路汛地,自本城西關施翹河南岸起,至南洪三條豎河、顧四房溝、郁黃狀、新開河,東西兩岸盤船河、三條港止,東四十里至井亭,與左營汛交界;西五里至施翹河海邊止,南十五里至顧四房溝海邊止,北三里至普濟橋南堍止,與中營汛交界。派縣治並南路汛地九處。

左協左營派防崇明縣北路汛地自盤滧起,東與中營汛交界;南二十里至中馬路止,與左協右營汛交界;西六十里至北合洪止,與後營汛交界;北至海邊止,共派汛地九處。

左協右營派防崇明縣西路汛地。自邋遢港起,東三十八里至施翹河,與奇營汛交界;西二里與後營汛交界;北五里至中馬路,與左協左營汛交界;共派防汛地八處。

劉河營東臨大海,內通太倉,稱為重鎮。明嘉靖四十五年建造,設立參將防守。今額設遊擊統兵駐防。康熙六年,因劉河舊城東半坍入大海,難以駐防,題明移駐茜涇鎮,離海四里。所轄各汛開後。

太倉州城汛:離海五十里。

劉河舊城南自大川沙、小川沙二墩,係嘉定縣境;牛角尖起,至北楊林墩止,係太倉州境,俱沿海重汛。

七丫海口輪派官兵盤查。崇明營、縣出入船隻,自七丫墩起至北錢涇墩止,係太倉州境。橫浜、鐺腳、野鵝三墩,係常熟縣境,俱係沿海重汛。土寨汛離海五里。

璜涇鎮,係傍海市鎮。離海八里。

天妃閘汛離海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