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51

此页尚未校对

於岸塍,故民日勞而增築煩矣。昔文正公曰:「江南圍 田,每方數十里,內有河渠,外有門閘,不可復矣。」而修 舉壩堰之策,獨不可行耶?圩田之制,隨地形之廣狹, 水道之遠近,而為之大小也。圩之小者,則岸塍易完, 民工易集,時有浸澇,則車戽之施,可朝夕計功也。圩 之大者,則岸塍既廣,工力不及,積水經月,而稻成腐 浥矣。能度其勢而分之,使民力易施,不其有利乎?夫 塍岸譬則城郭也,壩堰譬則關隘也,小圩譬則三里、 七里也,關隘固,城郭堅,則內有所恃而寇不能入。三 里之城,七里之郭,則小而易守,備無不足,可綽然應 敵無虞矣。治水之法有三:「曰決三江,曰浚諸浦,曰導 涇港。」蓋太湖東入松江,出吳以入海,古未有隄障也。 宋築長橋以便漕運,而江流始噎,此單鍔所以欲鑿 吳江岸為木橋以通之也。代加浚治,已有成效,而或 者猶欲決去長橋,以決入海之道,則亦難矣。澱湖之 西曰「急水,曰白水,東曰小漕,曰大瀝,皆東江入海之 故道也。」今諸港淺狹,而東江遂塞,惟澱湖支流,北入 吳松江耳。因其舊跡而疏之,則松江之流其安乎?吳 松江即古婁江也,通塞無定。夏原吉嘗浚夏駕浦,北 貫吳塘,通劉家港以入海矣。周忱嘗浚顧浦,以通吳 松江入海矣。然渾潮往來,江流漸狹,久而「不治,恐壅 塞之害深,而為力難矣。古人於沿海之所,浚三十六 浦,以分三江之勢,則入海之途多而水之流不滯也。」 今則未能盡復其舊,而入海者惟茜涇、七鴉、白茆、楊 林,入江者惟福山許浦而已。苟能於其未浚者而浚 之,於其已浚者而時導之,以為經久之規,則今日之 急務也。圩田四圍皆涇港環繞,所以決田中之水,以 泄諸湖塘而達之海也。必使修治闊而可以為容納 之地,則田之積水可蓄於溝港;溝港通流,則可以散 灌於塘;浦塘不遏,則可以疾趨於江海,而水之患息 矣。夫吳郡之水,譬諸人身,五堰則首也,荊溪則咽喉 也,震澤則胸腹,三江則腸胃也,浦港涇瀆則脈絡眾 竅也。腸胃「閉,眾竅塞,脈絡不貫,而咽喉之入不節,吾 見胸滿腸脹而斃可待矣。夫變通者,智也;經畫者,法 也。若古人之所行,與夫單鍔所著,固法之善,而智亦 存乎其中矣。然時異勢殊,陵谷更易,所以神變通之 術,以隨時宜民者,則又存乎人焉耳。」愚嘗因是而悲 吳郡之民,其所患者不獨水也。常賦之外,供組繡之 麗者取靡焉;嗜耳目之玩者取異焉;務摶埴之用者 取精焉;操囊篋之貪者取盈焉。富商大賈,侈美同流; 豪家富族,吞併不饜。故民之貧者,男終歲耕,而不曾 得託糠秕以飽也;婦終歲織,而不曾得蔽繒絮以煖 也。然則害之溺於民者,獨水也哉?

《南畿海防》

江南東海之防,守在崇明、吳淞江口,而要在蘇州,故 崇明、吳淞江口設所,而蘇州重鎮設三衛。江北淮南 海防守在泰州、通州、興化鹽城,而要在揚州、高郵、淮 安,故泰州、通州、興化、鹽城各設所,而惟揚州、高郵、淮 安設衛。淮安當大瀆、通海為重鎮,設二衛。淮北海防, 患在東海,守在海州,而要在邳州,故東海、海州設所, 而「《邳州》設衛。」

《三吳風俗》

夫三吳者何?神聖基圖之所創也,《詩》《書》六藝之所漸 也,群才之所鍾,百貨之所聚,而賢哲之林也,盛有日 矣。其在《禹貢》,則厥土赤埴塗泥,厥賦中中下上。然而 夏狄蠙珠織文纖縞橘柚篠簜之珍,貢於天府,則物 產亦非纖也。其在《職方》,則川以三江,寖以五湖,然金、 錫、竹箭、孔翠犀象,列在方物,則地利亦非鹼也。顧其 時氣化淳龐,風俗朴茂,天地之藏,有所函而未闢;山 川之珍,有所祕而未吐。故號為九州之腴,而不入列 國之紀,厥有由矣。降是而春秋,則闔閭以勾吳舊邦, 雄視上國,《越絕書》志其城郭宮廷之制,如所謂通門 二八,隔閡寒暑,與夫澒地六尺,玉鳧交流,何其溢也! 降是而七國,則春申以楚之上相,裂土江東,《司馬史》 稱「其城吳故墟,自為都邑,至於上客三千,皆躡珠履」, 何其汰也!然其時淮南十二縣,邊齊之南,為楚下東 國,而泗上十二諸侯附麗,故宋之旁以介於大國,即 今淮揚諸郡是已。則吳、越故壤,已擅豐區,而淮海舊 堧,猶稱曠土矣。漢初,吳楚、淮南分王其地,彊者即山 煮海,擅銅鹽之利,下亦厚招娛遊,以亢三尺,則故吳 益沃,而淮南北亦漸衍矣。唐承隋江都之舊,天寶以 後,設鹽鐵租庸大使,開府廣陵,以籠諸道,貢物達之 長安,而淮南北之盛,略與江南等矣。夫地利有上下, 天時有盈虛,而吳獨日盛,何也?蓋自晉之渡而東也, 收數十代之衣冠禮樂,而生聚長養其中。彼號為中 原者,方且淪於戎馬荊榛之域,故相懸也。其後宋又 渡而南也,舉數百年之皇圖帝籍,以保有億萬之命, 彼號為二京者,方且盛穹廬氈幕之場,故益遠也。然 則吳之盛久矣,俗之弘侈,亦匪今矣。聖祖開基淮甸, 吳諸郡則左右輔也。成祖定鼎燕京,吳諸郡則內外 府也,豈非根本膏腴之地哉?然以蕞爾之土,而當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