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80

此页尚未校对

石梁溪 ,按《寰宇記》,「在六合縣西北,自滁州清流界流入。」 宋元嘉中,於溪中得古銅鐘九口,如人行列,引次向南。刺史臨川王以獻。

瓦梁堰 在縣西南五十里。北齊嘗置郡,金、元屯兵於此。

劉城堰 在縣東五里。南接崇岡,中築城茆。城堰 在岡上,與劉城堰相對。

草塘 在縣西五里。天旱無水,必產一物以濟人。

冶山井 在大聖寺,有「章武二年」 字。

《屏山泉 》:山北嶺下,沙石瀠流五、六里,溪中藥苗,四時皆春。

「寶勝寺泉 」 山坳泓然,味甘洌冠諸泉之上。《高淳縣》

鎮山 在縣東北一里。縣原為高淳鎮,因以名。山。從石臼湖迤𨓦而來,濱於固城。今縣治在下。學山 在縣東一里。儒學在山麓。

馬鞍山 在縣東二十里。

鳳棲山 在縣二十五里。《縣志》作「鳳凰山。」 橫山 ,在縣三十里。

大遊山 ,在縣三十七里,南有石牛古蹟。遊子山 ,在縣東三十五里,一名小遊山,即溧水遊子山,中有介子推墓。

城門山 ,在縣五十里。

大山 在縣六十里。有水入固城湖,經五堰東入溧陽三塔港。

遮軍山 ,在縣東五十里。

荊山 ,在縣六十里,按舊志,即卞和獲玉處,界溧水朱之蕃有碑記。

秀山 在縣東南三十里,舊名禿山。按《舊志》,「有仙過此,以鞭畫路形如之」 字今見存。

禪林山 在縣南二十五里。

木城山 ,在縣東六十里。突起平地,甚奇峻。昔紅巾之亂,民樹柵其上守之,故名。

花山 在縣東南四十里。高出諸山,上產白牡丹,舊有「看花臺。」

饒山 在縣東六十里。山勢聳秀,下有天泉。秀,水也。天旱,遠近皆取汲於此。

象山 在縣東五十里。明崇禎九年三月風雨起一龍,土裂路分,首尾鬚爪遺跡宛然。有醫士汪姓者,掘其首,下之土,煎取冰片數斤。

官溪河 自縣南,西環四門,即淳水,與固城湖相連,北入石臼湖。

漆橋河 在縣東三十里。

胥河 在縣東南四十里。按《縣志》,「春秋時伍貟伐楚,鑿河由鄧埠抵廣通鎮,故名。」 河之南岸屬建平,北岸屬高淳。

澄溝河 在縣西三十五里。宣水由此入蕪湖太平。近宣岸水濁,近此岸水清。

石臼湖 詳見《溧陽》。

丹陽湖 在縣西南三十里。中流與當塗縣分界,東連石臼、固城二湖。其源有三:出黟縣者為舒泉;出廣德白石山者為桐水;出溧水;東廬山者為吳漕水。三湖匯合,其流分二:一西出蕪湖,一北出當塗、姑孰,出江。唐李白常遊此湖,愛其風景,每張帆載酒,任意往來,有詩:「湖與元氣運,風波浩難止。天外賈客歸,雲間片帆起。龜遊蓮葉上,鳥入蘆花裏。少婦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固城湖 在縣西南五里,北通石臼、丹陽二湖,與當塗、宣城分界。按《縣志》,與宣城慈溪相界。《府志》誤載與當塗界。湖東有廣通鎮壩,壩外有河,築五堰,設閘啟閉,導湖水由常州宜興入太湖。後因蘇、常水患,乃以石窯五堰鎔鐵以錮石。明洪武間,復疏通之,以便蘇、常、松、浙糧運。永樂元年,蘇、常被水,乃築壩設官管理,湖水遂不入太湖

橫溪 在縣東

白龍潭 在縣南十五里秦家圩內。每白龍見則有水變。

牛兒港  、於家港  、東溪 俱在縣南。蘆溪   、煉溪 俱在縣西北。

官溪河  龍潭灣  、月潭灣 俱在縣西。王母澗 在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