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83

此页尚未校对

知縣邵漳令民佃墾入租,助養差馬。

圻塘 在北四五都二圖。收西北一帶山中水下堤高聳如嶺,北望無際,水滿則止,水能波作怒號聲。每以塘北濱山,多利樵牧,遂不常積水。郝家塘 在南四五都一圖。

裴家塘 在南四、五都,《二圖》。

劉塘 在南四、五都三圖。

黃塘 在南四、五都《三圖》。

祝家塘 在南四、五都《三圖》。

大德塘 在上三都二圖。

定山塘 在下三都二圖。

倪山塘 在下三都二圖。

塌山塘 在三都三圖

任家壩 在東二都三圖。

凌家壩 在北四、五都《三圖》。

西王古壩 在東二都,《三圖》。

平山王家大壩 在東二都。《三圖》。

鍾家壩 在東二都,《二圖》。

「墩塘  。」 「《魚子》塘  。」 「《蓮花綻張》塘。」

「蒲塘  」 ,「小草塘  。」 「破塘。」

東南塘 、西南塘  、小官塘 以上九塘,皆以新墾得名,故《舊志》不載。

《高淳縣志》

藕絲堰 在縣北三十里。水自尋真觀北至石臼社鳳凰橋,折入橫溝,與溧水分界。溝,匯戴家城、江夏橋,並出堰口為石臼湖。堰內有圩垾一十二座,散水田九千,共計萬有餘畝。舊原無壩,惟一線土埂,數遭風波之患。水災頻繼,民不聊生。明萬曆三十八年,居民魏國佐、鄉紳韓仲雍倡義建造石壩,於是兩邑居民魏正觀、張宗志等,派費買石砌成石壩。壩高二丈,厚三丈,闊一丈,又置閘板,以時啟閉。潮水洪大則築土以拒之,水涸則去土以洩之。壩成之後,十年《九稔》洪漕壩 ,在縣西三里。水自襟湖門外西新橋及正義橋,過永豐倉橋,至壩北,隨花奔岡,出薛城大葑橋,注石臼湖。壩以花奔來脈久塞,不得通舟。明萬曆二十五年,知縣丁日近議開復寢壩,南水仍下官溪河

「相國」 圩 內田四萬八千畝,週四十里。春秋時,吳築固城為瀨渚邑,因築是圩附於城,為吳之沃土。後吳丞相鍾有寵於君,因以是圩賜之,故名。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崔掄奇《丈量田多虧折》。

秦家圩 宋以永豐圩田賜秦檜,築是圩以附之,故名。

李壩 在縣西南五里老新圩。四面皆水。明正德三年,知縣李岫督居民李瓊,就河中築三壩,因名「李壩。」

均豐壩 在縣西二十五里保聖圩。明萬曆七年,居民戴瑞捐貲築。

鄧壩 在永豐圩。明隆慶二年,居民趙鑑捐貲告築,上下均利。邑人韓邦憲為《記》,有碑亭。姪應楫重修。

沈家壩 在縣西二十里。

劉家圩  ,長慶圩  ,保順圩。

奉仙圩  。《尖刀》圩  。《和尚圩》。

天保圩  、年興圩  、南壇圩。

淳奄圩 以上俱永寧鄉。

永豐圩 舊志按《文獻通考》曰:「宋紹興二十三年,詔以永豐圩賜秦檜,檜死,圩復歸有司。臣僚言:秦檜既得永豐圩,竭江南漕計修築堤岸,自此水患及於宣、池、太平、建康。昨㨿總領所申送,管田七百三十頃,共理租二十一萬一千餘秤,當年所收纔及其半,次年僅收十五之一。假令歲收盡及原數,不過米二萬餘石,而四州歲有水患,所欠民租何翅十倍乞下江東轉運司相度,本圩如害民者廣,乞依浙西例開掘,及免租戶積欠。」 從之。又江東轉運司奏:「永豐圩自政和五年圍湖成田,今五十餘載,橫集水勢,每遇泛漲,衝決民圩,為害非細。雖營田千頃,自開修至今,可耕者只百頃,而損害數州民田,失稅數倍。欲將永豐圩廢掘瀦水,其在側民圩不礙水道者如舊。」 詔從之。其後漕臣韓元吉言:「此圩初是百姓諸佃,後以賜蔡京,又以賜韓世忠,又以賜秦檜,繼撥隸行宮,今隸總所。五十年間,皆權臣大將之家,又在御府,其管莊多武夫健卒,侵欺小民,甚者剽掠舟船,盜竊資囊,鄉民病之,非圩田能病民也。」 於是開掘之命遂寢。

南蕩圩 在永豐圩旁。明弘治二年,居民劉鑑三同豐城府李謙等奏請築埂,開墾糧田二萬餘畝。五年報成,恩給官帶,府丞冀綺親勘。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