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85

此页尚未校对

武功築滿城,於青溪之東,起太平門,沿舊皇城牆基至通濟門止,開二門以通出入。外郭城垣舊多頹毀,所存者僅高橋、滄波、江東二三處。外縣

句容縣城池 ,吳赤烏二年築子城,周三百九十丈。唐天祐八年,縣令邵全邁修築,有「東西、南北白羊、上羊六門。宋淳祐六年,張矩重築,後廢。明景泰間,浦洪劉義建門樓。弘治三年,王僖砌以石。嘉靖三十三年,樊垣始築磚城,周七里,有五門。萬曆三年,移建南門於舊門之左。」

「溧陽縣城池 在燕山北五里許。南唐昇元間,築土城,周四里餘,河貫城中,壕深五尺,闊十倍之。宋建炎中,西拓青安、草市,加廣二里,建門五,迎春、迎夏、迎秋、迎冬。青安水門二,清暉挹秀。元因為州城。明初,命將士築之,仍南唐舊址,而界草市、青安於外。越七年,又命部使郭景祥加築之,周九百丈有奇,濬壕深丈餘。四」 門外復築甕城,改名曰「東平、西成、南安、北固。」 學士宋濂為之記。弘治九年,符觀以南城逼泮宮,增修河堧以廣之。嘉靖三十四年,知縣林命增修堡屋、女牆、月城等。開躍龍壩於學宮左,而閉下水關。按《縣志》:萬曆三十二年,知縣徐縉芳增新睥睨,易東門額曰「東生」 ,南門額曰「南熏」 ,西北如故。仍闢水關,上下對峙。四十六年,教諭金維基建文昌閣於上,屹立學宮之左。崇禎十五年,知縣金和復開躍龍關,皆風水之說為之也。

溧水縣城池 ,隋始築城,周五里有奇。宋紹定中,知縣史彌鞏修之。明初,鄧鑑更築,周七百餘丈,有六門。洪武間,郭雲重建。正德中,陳銘甃以磚,尋毀。陳憲因址築土城。嘉靖初,王從善展東隅,砌石橋以瀉水。十年,水敗,東南隅張問行修。十七年,水復潰。三十六年,曾震造石城。

江浦縣城池 :明洪武四年八月築浦子口城,設應天衛於城內。九年,始析六合孝義鄉、和州、遵教、懷德、任豐、白馬四鄉,滁州豐城鄉置江浦縣,屬應天府,治浦子口城內,後遷治曠口山。萬曆元年,始築土牆六百九十餘丈,下甃以石。三年增築重垣。八年春,知縣余乾貞築城。秋九月,城成。門五:東朝宗,東南敦艮,南鍾「奇,西霽和,北拱極。」 邑人《張邦直碑記》。

六合縣城池 ,漢為堂邑縣,始築城。至南北朝築秦郡城,蓋跨河為一。宋紹興二年,步帥閻仲請就舊壕築城,在河北,有四門。隆興初,郭振於城北又築一城,二城俱砌以磚。又數年,築河南土城。乾道、紹熙、嘉泰相繼修之。元仍故。明初,城廢。成化十年,唐詔刱門四,後每隅增一門。嘉靖三十四年,鑿壕縣治北。三十九年,築堡圍縣署。崇禎九年六月,流賊破六合,中書舍人孫國敉上城六合,議以蘇、江四府節省銀四萬餘兩,并義助建城。河北知縣仲聞韶董其事,皆義民分丈領造,凡四閱月告成。周城計一千三百二十三丈二尺,高二丈五尺。北二門,東二門,西一門、南一門,南街一帶,皆商賈水陸出入處。又開便宜小門七。

高淳縣城池 按《縣志》:「縣故無城。明嘉靖丙戌冬,縣帑被盜。」 知縣劉啟東因具白撫按,請所以為防衛者治之。東北迤邐皆岡阜,乃因其勢,築土為垣,西南瞰淳河,藉以為壕,濱河皆民居相接。北即通衢要害處,甃為七門:東曰賓陽,南曰迎薰,西曰留輝,北曰拱極,東北曰通賢,東南曰望洋,西南曰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