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3 (1700-1725).djvu/89

此页尚未校对

柳橋 在縣北二十五里孝義鄉,有前後二橋。懸纛橋 一名「沿陸」 ,在縣西十五里通德鄉。周瑜嘗住軍於此。

宣家橋 在縣西北三十里瑯琊鄉。

永安橋 在縣南七里福祚鄉。有小港通秦淮。降真橋 ,在茅山玉晨觀西三十里。

蘆江橋 在縣南三十里崇德鄉蘆江村。集仙橋 在縣治東南一里許。

劉師橋 在縣北七十里瑯琊鄉。

蘇行橋 在縣北二十里孝義鄉。

泥灣橋 在縣北十四里孝義鄉。

紅鶴橋 在縣西四十五里望仙鄉。

陶堰橋 在縣南五十里。

新昌橋 在縣南五十里。

石彭橋 在縣北三十三里瑯琊鄉。

張堰橋 在縣北五十里瑯琊鄉。

淡塘橋 在縣南七里福祚鄉。

張橋 在縣南二里一百七十五步。

省塘橋 在縣東二十五里來蘇鄉。

社壇橋 在縣西九里通德鄉。

周郎橋 在縣西二十里。周瑜嘗經歷於此。《土橋 》,在縣西二十五里土橋鎮。

湖西橋 在縣南三十里臨泉鄉。

先橋 在縣南四十里上容鄉劉巷村。

西溝橋 在縣南四十里上容鄉劉巷村。宋乾道四年,隱士周省建,石刻尚存。

華橋 在縣北三里許。今名「紀華。」

謝家橋 在縣南十里尚容鄉。

荊干橋 在縣南五十里上容鄉。

後白橋 在縣南四十里上容鄉。

社公橋 在縣西北十里瑯琊鄉。

竹里橋 ,在縣北六十里仁信鄉竹里山下。「常寧鎮橋 」 ,在縣南五十里。

社橋 在縣南四十里茅山鄉。

小干橋 在縣東北五里移風鄉,建閘處。蔡家橋 ,在縣東北五里移風鄉。

光里橋 在縣東北十里移風鄉。

清陽橋 在縣東北仁信鄉。

坎墰橋 在縣東北七十里仁信鄉。溪橋 ,在縣西南四十里上容鄉。

澗西橋 在縣北二十里澗西鋪。

郭西塘東西二橋 在縣西二里許。

苦竹橋 在縣東三十五里。

井莊橋 在縣東南十五里。

東橋 在縣東門外

南橋 在縣南二里許。舊名「政惠。」

平政橋 在縣治南

三思橋 在縣大街稅課局西。

集慶橋 在縣東門內,俗呼為「方橋。」

句曲橋 在崇明寺街口,俗呼為「寺橋。」

八字橋 在縣治北街,以其路分八字,故名。「官橋 」 ,在縣城隍廟街,以其溝渠流坊市之水。「分水橋 」 在縣興教寺東。

兆文橋 在縣治西南二里許。按《建橋記》曰:「去縣治可二里許,有山曰趙墳,遶山有河,臥河有橋。」 橋之建也,有水勢衝撼,隨建隨圮,不知幾閱歲。鄉刺史張君錦首捐金以為倡,告之邑侯周公繼之。橋增而高,以洩水勢,命名狀元,不知起於何時。至嘉靖丁未,元輔李公,果大魁應之,今易之。兆文者,望繼起也。至

皇清順治辛卯,邑令姜輔周重建,鄉紳捐助有差。

下蜀渡 在縣治北七十五里瑯琊鄉。

東陽渡 在縣治北八十里瑯琊鄉。

白茅場渡 在縣治八十里東陽鎮側。

溧陽縣

春雨橋 在縣治東。舊曰春市橋,俗呼中橋。宋嘉定間,陸子遹重建。時久旱得雨,因以為名。陳子高詩:「屐聲春市雨,人語夜橋燈。」 盧乾元詩:「水關人進艇,橋市晚提壺。」 皆此橋佳景也。

皇清康熙甲寅年圮,知縣王錫琯倡邑人重建。

上水關橋 在縣治北。舊有「清暉堂」 在橋上,明弘治十年,符觀建。

皇清康熙八年,改建「太白酒樓」,縣尉陳必達督成之。

下水關橋 在縣治東南。挹秀堂在其上。明嘉靖間,教諭林楚濬泮池,改建於儒學之左,曰「躍龍橋」 ,覆以亭。萬曆間,知縣徐縉芳復建於學右。崇禎間,知縣金和仍開「躍龍關。」

硯瀆橋 在縣治東北隅。按《建康志》:「謝元暉洗硯處也。」

東平橋 在東門外。跨壕而梁,目以「門」 名。明成化間,知縣貟賢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