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100

此页尚未校对

《清波雜志》:「煇居建康,春時偕一二鄰曲至內後景陽 臺,臺之下一尼庵少憩,見若琉璃色一瓦。」徑二尺 許,厚三四寸,中空,用以閣盆盎,叩之鏗然有聲。尼云: 「近墾地得之,乃李後主,用此引後湖水入宮者。」又至 白下門,齊安院主僧曰:「近治地得一玉杯,已碎,銀一 鋌,上刻『永定公主為誌公和尚淨髮之資,一樣十錠。 行人問宮殿,耕者得珠璣,誠不吾欺』。」

《府志》。初,京師輻輳,軍民居室皆官所給,連廊櫛比,無 復隙地。商人貨物至者,或止於舟,或貯於城外民居, 狙獪之徒從而持其價高下在手,商人病之。明祖知 其然,命工部於三山等門外瀕水處為屋數十楹,名 曰「塌坊。」商人至者,俾悉貯貨其中。既納稅,從其自相 貿易,狙獪無所與,商旅稱便。後所司於貧民負販者, 亦驅使投稅。應天府尹高守禮以為言,遂命禁之。 《高淳縣志》:「明初建天地壇,徵梁木。于淳時,以唐昌千 墩岡梅木應詔,舁次石臼湖濟渡處,有詔罷之。木遂 置水濱,漸沒入砂磧。初,歲正二月間,有梅木漂浮波 面,甚蕃,後稍稀,然亦常有數片。今其地名梅塘,而尚 以梅梁」名渡云。

分界楊村民楊義者,明洪武十九年戍雲南而死。子 貞二,負屍歸,其妻袁氏號泣繼死,遂合葬焉。後塚上 生荊一株,傍根處復挺一枝,其葉則榆也。榆荊異木 而同本,人以為義感云。

《府志》:縣東南六十里有一橋,舊構以木。靖難兵起,至 金陵,本兵齊泰奔赴閩、廣,倡義勤王。至橋,橋拆,棄馬 步行,追及遇難。鄉人高其誼,因名「馬步橋」以志之。今 梁以石。

浦口守禦門前一障壁,原畫一犴,云太祖所設,以敵 隔江。儀鳳門內獅子山後一守禦,每五鼓下操馬至 壁前,輒驚跳,守禦怪之,因撤此壁。自是江水嚙地五 里許。詢之土人,云:「先是渡江,覓驢五里始上船,今船 直至浦口城牆下矣。」

方正學靖難被害,門人廖鏞、廖銘私拾其骨葬之,不 封不樹,無可認識。萬曆初,立方祠於永寧寺後山聚 土,非原葬處也。上海徐鯨刻一聯云:「十族遺骸埋聚 寶;千年孤塚表長干。」今舊祠已廢,新建者移西南二 十步許。

《高淳縣志》:縣建自弘治六年,其議始於應天府丞寶 應冀綺,維時一村落耳。綺得請,則躬往相度,經營數 載,首卜澤宮,規制悉具,指授工徒,迺列植貞松於垣 後曰:「松出牆丈,淳其有興乎。」後十餘年松踰牆隨有 領鄉薦者,自是人文不絕。今松日茂,繞如列障,冀實 大有功於淳民云。

《明會典》:「嘉靖二十二年題准南京通濟等十二門裡 外,沿城地土,見被軍民人等承佃耕住者,除近城拆 毀外,其離城稍遠,不分已未納租,通行掣算,照例起 科,交納守備衙門,收候閱操,賞軍支用。今後不許再 行侵占,違者本部徑自拿問。」

三十五年題准:「京城金川門等處無兵專守,將浦子 口指揮量加署都指揮僉事,換給敕書,令其提調金 川、上元、佛寧、觀音四門官軍操練防守。」

《府志》:僬僥三尺,短之至也。南京帑中藏有兩僬僥,用 樟腦函之。萬曆戊戌間取入內觀焉。函中記云:嘉靖 間鬚眉尚存,今落已。其物長尺餘耳,百體宛然人也, 不知何時所存。

五石、馬鞍等山,初不知有煤。明嘉靖末,有取煤者過 之,曰:「煤山也。」因鑿井出煤,取之不竭。鑿至往時舊井 處,橫板拄木尚存,煤已復生滿井矣。有二人入鑿,土 崩壓井中。三日,家人灼龜卜之,先灼小龜,弗兆。復購 一巨龜卜之,兆報以生。因共致力掘土,土盡人見,尚 不死。因問井中何似,曰:「昏昏似夢中。先見一小龜遶 身,莫知所往,後見一大龜,遶身三匝,嚙其拇指,因驚 醒。」龜之靈異如此。

《漱石閒談》:「萬曆十五年,一船過天生橋下,約有十數 人,忽見河中一大魚,如三十斤者,躍而上山,舟中人 競上索之,而山上大石忽墜,擊船遂沉。至今此水道 竟塞。」

《府志》:「萬曆甲辰中秋,朱王孫承彩開大社於金陵,胥 會海內名士張幼干輩,分賦授簡百二十人。秦淮伎 女馬湘蘭以下四十餘人,咸相與緝文墨,理絃歌,修 容拂拭以須,宴集若舉子之望,走鎖院焉。承平盛事, 白下人至今艷稱之。」

戊申夏,大雨駢作,江水氾濫,從來所未有也。鼓樓旁 有園丁,以篛篷苫靛缸。一日偶揭視之,見靛上有一 龍蟠曲之跡,鱗甲爪鬣,纖悉畢具。又江上有漁人,遙 望水面,一葦蓆浮至近,視之,上有小兒坐木車中,生 可數月耳。葦蓆下群蛇蜿蜒蟠結負之,漁人遂收此 兒,育為己子。

天界寺有佛牙,闊寸,長倍寸之五。萬曆中,僧人真淳 獻之尚書五臺陸公,公因具金函檀龕盛之,迎供于 寺之毗盧閣,牙得之天台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