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六十八卷目錄
江寧府部雜錄
江寧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六百六十八卷
江寧府部雜錄
《丹陽記》:「江寧烈洲,吳舊津所也。內有小水堪泊船,商 客多停以避烈風,故以名焉。王濬伐吳宿於此,簡文 為相時,會桓元之所也。亦曰溧洲。洲上有山,山形似 栗,伏滔北征,謂之烈洲。」
岡山有穴,通大句曲山有石腦,在方山下。石腦如石, 但小斑色而軟,形狀圓小,色似鍾乳。李整昔有風疾, 先多房事,服此乃愈。
石頭城,吳時悉土塢。義熙初,始加磚累甓,因山以為 城,因江以為池,地形險固,尢有奇勢,亦謂之「石首城」 也。
「蔣陵」因山以為名,吳大帝陵也。
「大長安道西張侯橋」者,本張子布宅處也。
《續博物志·真誥》:金陵,古名之為伏龍之地。句曲山,秦 時為句金之所,又以積金山得名,山生黃金,漢靈帝 詔採句曲之金以充武庫。孫權遣宿衛人採金,屯伏 龍之地,因改名金陵。陶洪景云:「大茅山尚有數坑,名 金井,山之近東諸處碎石,往往皆有金沙。」《真誥》又云: 「水色白,雖不學道,飲此水亦令人壽。」亦金津液之所 溉耶。
《建康宮殿簿》:太初宮中有神龍殿,去縣三里。左太沖 《吳都賦》云:「抗龍神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是也。 赤烏殿,在縣東北五里,吳昭明宮內制度,上應星宿。 《吳都賦》云:「崇臨海之崔嵬,飾赤烏之暐曄。」是也。 通天觀,在舊臺城內,宋元嘉中築,二十三年更修廣 之,造景陽樓、大壯觀,又立鳳光殿、醴泉堂。建業宮有 迎風觀。
商飆觀在東北十三里籬門亭後亭墩上,齊武帝築, 九日登以宴群臣。
張敦頤《六朝事跡》:「白下,本江城之白石壘也。齊武帝 以其地帶江山,移瑯琊居之。唐武德元年,罷金陵縣, 築城於此,因其舊名曰白下。」
朱雀門,晉咸康二年,作朱雀門,新立朱雀浮航,南渡 淮水,亦名朱雀橋,對吳都城。相去六里為御道,夾御 溝,植柳其上。
宋孝武即位於新亭城南十五里,俯近江渚。
白下亭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別》詩云:「驛亭三楊樹,正 當白下門。」
孝武帝作馳道,自閶闔北出承明,抵元武湖十餘里, 為調馬之所也。
大江西接江寧界,東接句容界,北接真州六合縣界, 沿流一百二十里。周世宗問孫忌江南虛實,忌曰:「長 江千里,險過湯池,可敵十萬之師。」
《秦淮》乃秦始皇東巡會稽,經秣陵,因鑿鍾山,斷金陵 長隴以疏淮。
霹靂溝,王荊公詩云:「霹靂溝西路,柴荊四五家。憶曾 騎款段,隨意入桃花。」在城東五里。
今縣東有渠,北接覆舟山,近後湖里。俗相傳,此青溪 也。其水迤邐西出。《京都記》云:「京師鼎族多在青溪,溪 北有江總宅。」
邀笛步在城東南青溪橋之右,今上水閘是也。《晉書》 云:「桓伊善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 笛,常自吹之。」
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積石臨江,生簫管竹。自 伶倫采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常給樂府, 而俗呼「鼓吹山。」今慈湖戍常禁采之,王褒《洞簫》,即稱 此也。其竹圓緻,異於眾處。
錢希言西浮籍、石帆、瓜步群峰,與幕府盧龍相犄角, 大江流金陵者二百餘里,稱「天險焉。」
《燕子磯》北頫大江,與弘濟相望。磯之得名,非王、謝美 談,徒以其形如燕子耳。景亦孤絕,僅僅一卷。
石頭城,吳時悉土阜,後乃墉山為城,塹江為險耳。張 九齡有《候使石頭驛》詩:「念君石頭驛,寄書黃鶴樓。」談 者以玆山當楚之九嶷云。
新林浦一名新林港,在今西善橋。謝朓之宣城,出新 林白板橋,賦詩紀事,故李白有「明發新林浦,空吟謝 朓詩」之句也。
《三山》即晉王濬《伐吳地》。三峰排列,若几案間物,雖無 取秀拔駢羅,而澄江如練,風景依然,千載驚人佳句, 故當擊節。
秦淮與外江夾二洲曰白鷺。宋曹彬大破江南兵,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