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108

此页尚未校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六十九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一

  蘇州府建置沿革考

  蘇州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蘇州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六百六十九卷

蘇州府部彙考一

蘇州府建置沿革考      通志

本府

《禹貢》
楊州之域泰伯仲雍讓國出居其地號勾

吳,武王克殷,因封,其後為吳國。春秋入越,後入楚。秦為會稽郡。漢初屬荊,又屬吳國,復為會稽郡,屬揚州,吳、婁二縣隸之。東漢為吳郡。三國屬吳。晉因之。東晉為吳國,置內史。宋罷國,復為郡。齊因之。梁析婁地置信義郡,信義縣又置崑山縣。陳置吳州,省信義郡及縣置常熟縣。隋改蘇州,以姑蘇山得名。大業初,復改吳州。唐武德中,復為蘇州。貞觀中,隸江南東道,析吳縣置長洲縣。天寶間,改吳郡。乾元初,復為蘇州。後唐同光中,吳越稱中吳府,析吳縣地宋開寶間,復為蘇州。太平興國中,改平江軍,屬兩浙路。嘉定初,析崑山地置嘉定縣。政和中,陞平江府。南渡後,隸浙西路。元改平江路,陞崑山、常熟、吳江、嘉定為州。明改蘇州府,直隸南京,降四州仍為縣。洪武中,以通州屬縣崇明歸蘇州;弘治中,割崑山、常熟、嘉定地置太倉州,領崇明州縣共八,隸蘇州府。

皇清因之,屬江南省江蘇布政司。領州一,縣七。

吳縣:附郭。

周,泰伯封邑。秦置吳縣,為會稽郡治。漢因之。東漢吳郡治。三國吳、晉、宋、齊、梁皆因之。陳置吳州。隋改蘇州治此,縣如故。唐析北境為長洲,又割東境為華亭。五代吳越立中吳府。宋平江府治。元,平江路治。明,蘇州府治。

皇清因之,編戶五百十一里。

長洲縣:附郭。

周、秦、漢、東漢、三國、吳、晉、南北朝、隋皆吳縣地。唐析吳縣北境地置長洲縣,以「長洲苑」 故名,後改長洲軍,旋復縣。五代南唐中,吳府治。宋復縣。元、明俱因之,府路並治此。

皇清因之,編戶七百四十一里。

崑山縣

秦婁縣地,以婁江名。漢、東漢、三國、晉、東晉、南北朝、宋、齊皆因之。梁大同初,析婁縣地置崑山縣,以地有崑山名。陳因之。隋開皇初,廢,旋復。唐屬蘇州,分縣之南境入華亭。宋屬平江府,割安亭等五鄉隸嘉定。元陞為州,治太倉,屬平江路。明復為縣,徙今治,屬蘇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三百三十八里。

常熟縣

秦、漢、東漢、三國皆吳縣地。晉太康中,析吳縣之虞鄉置海虞縣,以虞山名,屬吳郡。東晉、南北朝、宋、齊皆因之。梁置信義郡信義縣。陳省海虞、信義置常熟縣,以地豐穰名,屬吳郡。隋徙治南沙,廢信義郡,屬蘇州。唐武德間,移治今縣,即海虞故城。五代宋因之,屬平江府。元陞為州,屬平江路。明復為縣,屬蘇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五百一十四里。

吳江縣

秦、漢、東漢、三國、晉、南北朝、隋、唐皆吳縣松陵鎮地。五代梁開平「年間,吳越王錢氏奏析吳縣地置吳江縣。宋屬松江府。元陞為州,屬平江路。明復為縣,屬蘇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五百六十七里。

嘉定縣

秦、漢、東漢、三國、晉、南北朝、宋、齊皆婁縣地。梁、隋、唐、五代皆崑山地,名「疁城鄉。」 宋嘉定中,割崑山安亭等五鄉,于練祈市置嘉定縣,以年號為名,屬平江府。元陞為州,屬平江路。明復為縣,屬蘇州府。

皇清因之,編戶六百六十七里。

太倉州

周時相傳吳王于此置倉。漢、三國、吳、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皆婁縣地。宋置節制司酒庫于此。元為海外番舶市易處,海運從此出口。元貞初,徙崑山州治此。明立太倉衛。洪武中,又立鎮海衛。弘治中,割崑山、新安、惠安、湖州三鄉。常熟、《雙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