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118

此页尚未校对

者曰「青浮山。」 垓山相近有舍山,與黿山、龜山相對,曰「鼉山」 ,旁曰「小鼉山。」 二山亦產石。二鼉之間,若隱若現。曰「驚藍山。」

洞庭東山 ,周五十餘里,本名莫里山,今呼為「莫釐」 ,相傳隋莫釐將軍居之,一名「胥母」 ,則謂子胥嘗迎母於此也。以洞庭在西,故今稱為東洞庭。東山之峰,莫釐最高,其陽為率嘍塢。莫釐之東,重岡複嶺,或起或伏,起伏之間,民聚居之。其一支自北而南為宋家灣,為岱心灣,為楊家灣。又南為郁家湖,歷翠峰而南,為犀牛嶺,為馬塢,為石家塢、秦家塢。又南為九峰,為小莫釐。中。一支自平嶺而南,為蝦啜嶺,為象鼻嶺。稍東為栲栳墩。過東為偃月岡。折而南為屏風山,是為金塔下。又南為千山嶺,為俞塢。又南為重亨,為金灣,為查灣,為蕢山嘴。一支自西而南,岡巒起伏尤多。北為豐圻,為石壁,為小長巷。迤𨓦而南,為上金,為周灣、吳灣。又南為白沙,為嘶馬塢,為紀革。又南為寒山,為嵩山,為梁家瀨,為北葉、南葉為碧螺峰。又南為楊灣。楊灣之西為毛園,為王舍,為南望。北望其東為湖沙,為長圻,東山之境,於是始窮也。其西南則浙江長興縣界矣。環東洞庭有泉五,豐圻之頂曰「海眼泉。」 山頂巨石上,二穴如人目,冬夏涓涓,深不可測。郁家湖口曰柳毅泉,水可俯探,旱潦無盈涸,風搖亦不濁。碧螺峰下曰靈源泉,相傳患目者濯之輒愈。法海之廢阯曰青白泉,二池一青一白。翠峰山居曰悟道泉。東洞庭之東麓曰武山,周一十二里,本名虎山,吳王養虎於此,後避唐諱改今名。其旁小阜曰雞山。東洞庭之北曰余山,《史記》為徐侯山。西南曰三山,有三峰相連,昔有吳妃姊妹三人,各居一峰,殊有靈異,山人立祠祀之。曰澤山,在三山西一里。曰厥山,在澤山之旁,東洞庭之南。首銳而末岐者曰箭浮山。若屋攲者曰王舍浮。近王舍曰白浮。於七十二峰為最小。有若篛浮水面者曰篛帽山。有逸於前若追而及之,曰貓「鼠山。」 又有若穹碑立者,曰「石牌山。」

林屋洞 ,在洞庭山。《吳地記》云:「闔閭使靈威丈人入洞,十七日不得盡,因得禹書。」按洞有三門,同會一穴,中有金庭玉柱,又有石鼓石鐘,擊之聲清遠。漢劉根於此學道。并見《古蹟考》。

三江 :松江、婁江、東江也。《禹貢》:「三江既入,震澤底定。」 《史記正義》曰:「三江在蘇州東南三十里,名三江口。一江西南上七十里至太湖,曰松江,古笠澤江。一江東南上七十里至白蜆湖,曰上江,亦曰東江。一江東北下三百餘里入海,曰下江,亦曰婁江。其分處號曰三江口。按《吳地記》:松江東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東北入」 海為「婁江」 ,東南入海為「東江」 ,并松江為「三江。」

胥口水 自胥口橋東入,東西醋坊橋,曰「木瀆」 ,香水溪在焉。又東入跨塘橋,與越來溪會。《光福水 》自虎山橋上下崦等處,西南受太湖之水,微東北流,過善人橋,經靈巖山南與箭涇之水合,東入于木瀆。

箭涇水 在胥口兩香山足下,南受太湖之水。北涇至靈巖山前,合光福之水東流,亦曰「山塘」 ,至木瀆鎮之斜橋,入于木瀆。

白洋灣 ,折北匯于楞伽山下。相傳昔范蠡由此扁舟入五湖處,與木瀆水合,出橫塘橋東入胥門運河,為胥江,亦曰「胥塘。」 北流閶門運河,曰「綵雲港。」 自橫塘北入運河,曰「洞涇。」 自綵雲港北折出洞涇西,曰「白蓮涇。」 又西出江村橋,曰「楓橋灣。」 自胥塘北至閶門,與北壕水會,曰「沙湓潭。」 又南壕中折而西遶出晉安橋,曰「新開河」 ,自沙湓潭西會楓橋諸水,與虎丘山塘水合,又經北壕至聖堂灣,分為二。西過錢、萬二橋,至虎丘山後,北入長蕩,折而東至齊門,過石家橋,北行由齊門城壕南轉入婁江。

白鶴溪 、柿木涇引太湖水而南,烏角溪北出滸墅,經運河入射瀆,相傳吳王常射于此,故名。其西一水,由陽山通白馬澗,亦入射瀆,東出虎丘,北曰「長蕩。」

內河 。從盤門納太湖水,匯百花洲直北行,由明澤橋至皋橋,為第一直河。自和豐倉西新橋東北行,紆迴再折過杉瀆橋至查家橋,轉北杉板橋迤東行西館橋入北而出單家橋,為第二直河。二水並與閶門西入之水會。又自孫老橋轉東直行,由府治前至飲馬橋,經平橋、南倉橋,達迎葑橋、望信橋。第四直河之水東南行出葑門,為第三橫河。又自吳縣學西渡子橋,從東直至長洲縣學東顧亭橋,為第二橫河。此水出獅子口,合葑門以北內壕之水,俱歸婁門夏侯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