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32

此页尚未校对

倡復,訓導張士猷、典史張士稷共捐俸修葺。定山祠 在縣治南大街。明嘉靖十三年,知縣劉縉建,祀理學名臣莊昶,南京禮部尚書增城湛若水《記》。

六合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門外。明洪武間立。正德間遷今處。

山川壇 在南門外,明洪武間立。

邑厲壇 在縣治北。明洪武間立。

城隍廟 在縣治西高岡上。按舊志,廟即淮南九江王黥布祠。宋景德、紹興、開禧間,靈跡顯著,賜廟額曰「昭衛。」 明洪武封為監察司民顯祐伯,歷正統、嘉靖、萬曆間,英靈益著。

皇清順治間重修。康熙丁未,邑有虎害民,知縣顧高

嘉為文,告神以驅之,虎三日即遯。

「關帝廟 在東門河干,滁、冶二水合流處。」 「東嶽廟 二一在縣東二里冶浦橋西,未詳何時建,宋嘉定十年,縣令劉昌詩建門樓廊廡。明永樂十一年,道士金元正、民人徐仁重建。正德十一年,道士李日昕、士人金玉建前殿及兩廊,後道士張守元、民人余金造山門。」 按東嶽廟素著靈爽,歲久殿圮。崇禎戊寅年,有徽商汪沖宇捐千金勸募合造大殿三楹,迴廊一轉,悉皆金碧。左瞰靈巖,若以翠屏扶之,蓋宛然日在於觀,天為之門矣。一在縣北四十里。

泰山行宮 在東嶽廟西。明正德十六年,邑人余金、唐昂建。嘉靖初,道人陳道恩修。

祠山廟 二一在東嶽廟西,舊廟久廢,宋嘉定九年,縣令劉昌詩修造。明永樂十五年,民人陳佛保重建。嘉靖二十九年,道士時守相重修。一在縣西北五十里。

順應廟 按《嘉定志》:在長蘆江上,即安濟夫人祠也。有僧於漁人網中得香木刻成夫人像,夜夢曰:「吾丁氏也。」 因置小祠於江岸,禱祈即應。後宋天聖間建立,大其祠宇,奏請加封安濟夫人。紹興十九年,淮東漕運湯鵬舉復奏賜額「順應。」 明洪武七年,民人林文傑重修。

五聖廟 「在縣治西。明弘治十年,知縣翁諫、耆民瞿端、道士陳道德建;嘉請。二十六年,道士奚陵澤、民人胡恩、趙俸重建」 山門、正殿、法堂及兩廊。

真武廟 二「一在縣西北元真觀之基後,明正統間道士盛永泰建。弘治元年知縣翁諫重建,住持道士王景星建三官殿,嘉靖三十一年道士朱常清、道人莊浦淨建山門、二門、火星殿、瘟司殿及後山一座,前塘一面,繞以磚石垣牆。一在瓜步山,明洪武十六年巡檢劉安建。永樂五年江陰衛千戶王天麟修,日久傾」 頹。正德八年壽官謝宗旦重建,益以玉皇殿三間。萬曆四十二年知縣張啟宗重修三殿,鼎建二門,扁曰「治世元岳。」 按縣西真武廟,乘元真觀之來脈,去市未遠,便覺幽閴。前有池如偃月。萬曆二十二年甲午冬,池有冰梅如畫,根皆起近岸處,或藂發,或孤挺,或老幹槎枒,或氣條旁出,或稍頭有滿月輪,或初月,一眉痕耳。位置天然,人力未逮,經旬不澌,可稱奇絕,觀者如堵。又永樂間,金水河及太液池冰凝結樓閣龍鳳花卉之狀,奇巧特甚,蓋以與此同稱「冰異」 云。

慈濟龍王廟 在縣南五里龍池之東。按《嘉定志》載:宣和六年,敕賜王爵。父老云:「池龍託夢於靈巖寺主僧,謂池傍居民不潔,願徙巖下,冀聽法音。」 主僧旦率眾西望迎之,果起雷雨。於山中立白龍祠,舊廟廢於兵火。嘉定九年,縣令劉昌詩臨池上立祠,塑像作楚辭招之,遇旱禱雨於此。

龍王廟 三「一在縣東北三十五里馬頭山上,元至正二年,民人陳得等建。十三年六合縣達魯花赤伯士寧修。明洪武二十一年民人胡有興等修,正統十二年重修。一在縣東南十五里靈巖山上。宋至道間廟隳塌,明永樂三年豹韜衛千戶周興重建。一在縣東五里冶浦橋東,明弘治十六年,民人沈清建,久廢。嘉」 靖三十年,知縣董邦政建,禱雨於此,有應。

吳大帝廟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瓦梁堰高壟上。按《嘉定志》名吳王廟,即孫權也。《成化志》云「權屯兵之所」 ,未詳何年建立。元泰定三年,邑人徐斗祥重建,有碑記。

白龍王廟 在縣南一十五里。宋天聖八年建,值兵燹。明洪武七年,民人徐伯榮重建。

白馬將軍廟 在縣西南五里。明洪武三年,民人湯得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