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36

此页尚未校对

下瞰江水,如燕怒飛,波濤噴激,歷歷如畫。今禪堂新構,金綺交錯,而江山益為之增麗矣。靜海寺 在儀鳳門外,盧龍山之麓。明永樂間,命使海外,風波無警,因建寺,賜額「靜海寺。」 中有危石,下空洞,相傳虞允文三宿於此,有宋人題字於上,是時石臨江滸也。潮音閣傑出殿表,寺有禮部侍郎楊廉重修碑。

幕府寺 在幕府山。晉元帝渡江,王丞相導嘗建幕,駐軍於此。梁天監中,武帝與寶公來遊,始建寺,因名「幕府。」 明萬曆間重修。山有達摩洞,傍有蘆,相傳達摩折以渡江之餘。

嘉善寺 在鐵石山。明正統中,僧法通建,寺賜今額。山椒有「石佛閣、蒼雲崖、一線天」 ,奇石綺錯,崖壑幽勝。

崇化寺 與嘉善寺相連。古高峰院。明正統間重建,賜額有《吏部尚書魏驥碑》。崖下有泉,沸起水面若散花,故名「梅花水。」

草堂寺 ,在鍾山鄉,臨大江,舊建鍾山西麓。明洪武七年,以其地為開平王墓,徙寺於此。佛國寺 ,在太平門外,鍾山之西,古華嚴庵。明景泰間,僧募建,賜今額。今復重修。

三塔寺 在神策門外,明永樂間建。舊有「寒光亭」 ,今廢。

興善寺 在太平門內,明內使建。

皇清康熙五年,寺僧重修。

普緣寺 ,在城北隅,晉名「耆闍寺。」 明成化間,僧能智重修,賜額。

祈澤寺 在高橋門外祈澤山。劉宋時建。梁即寺置龍堂、龍池在焉,世為祈禱之所。明嘉靖間重修。寺去城遠,遊人之至者亦少。其北入山五里有天寧寺,在青龍、彭城二山之間,最幽勝。定林寺 在方山。宋乾道末年建。鍾山舊有上定林寺,寺廢,請其額徙此。明弘治五年重建。有昭明讀書臺、石龍池諸勝。

翼善寺 ,在土山,即謝安東山高臥處。梁名「資福院」 ,武帝時,寶公說法於此。宋元改「淨名寺。」 明正統間,始賜今額。

天寧寺 在高橋門外,宋治平間建,明正統重修。山淋幽迥,野泉散落,人跡罕到。

莊嚴寺 在高橋門外。按《建康實錄》,謝尚永和四年捨宅造莊嚴寺。宋大明中,路太后另建莊嚴寺於西藥園。按《金陵新志》,「謝尚莊嚴寺改興嚴寺。」 考謝尚宅在城中竹格渡,不知何年徙此。明永樂間,僧真常重建,仍前名。江總舊有寺碑。龍潭寺 在龍潭。

本業寺 在麒麟門外,按《建康實錄》,「梁天監九年建,有唐乾符年寺碑尚存。」

紫竹林 在城北耆闍山麓。明崇禎間,禪師顓愚建。師初開堂江西青源雲居,稱雲居顓愚和尚。嘗露坐傘下,入定如木石,又稱傘居。愛城北靜僻,結茅茲山,自題曰「紫竹林。」 徒妙明增修。

皇清康熙六年,知府陳開虞構一閣一亭於《山巔閣》

曰「攬勝亭」 ,曰「共賞」 ,作《紫竹林碑記》。

文昌庵 在白塔街,舊有昭慶寺,其地多荒圃敗池,旁迤大陽溝、紅花地一帶,閴無居人,建塔鎮之。宋易「昭慶」 為「龍翔」 ,而塔附焉。至元寺燬,不復建,而塔獨存,祈禱多應。里人殷一桂、司馬逵等,購屋為庵,延僧居,司香火,以奉文昌。

隆昌寺 在府治六十里寶華山。梁寶誌公開創,故稱「寶華。」 明初久廢。嘉靖間,僧普照斷臂祭虎,梵林建寶公庵。萬曆三十六年,僧妙峰奉旨供銅殿於巔,建「聖化隆昌寺。」 崇禎十年,三昧律師住錫為律堂,始十五年,奉旨改向增修。

皇清順治二年,律師見月,恢弘其制,建受戒壇,四方

欽仰。有御史陳丹衷《碑記》。

慈應庵 ,在麒麟門外龍潭大道,為寶華山隆昌寺往來下院。康熙六年,居士薛必科建。古林庵 ,在吉祥寺左。明萬曆間,律師古心創建。今藏林,恢弘舊規,輪奐一新。

《華嚴堂 》:在城北《紫竹林》之南。西江頭陀華嚴海玉建。

棲賢庵 在謝公墩。廬山高僧樂予結茅於此,余大成額其亭曰:「編覆,白毫凌世。韶」 又題曰:「橋巒新蔭,林壑深秀,棲禪勝地。」

文昌閣庵 即文昌書院,傑閣三層,以奉帝像。大殿鐵佛、羅漢,相傳「古草堂寺宋像。」

金剛經塔 ,在天界寺禪堂,以經名為塔門之額。接以全經,演為七級,委折迴旋,盤曲而上。每層欄楯上皆巧值佛字,鍾惺所書,人爭搨之。惺自記碑末云:「萬曆庚申,惺病,自七月至十有一月,幾殆。夢若有人教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