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41

此页尚未校对

同泰寺 ,梁大通元年造。在後宮建大佛閣數重,梁帝捨身之所。

「大愛敬寺 」 在鍾山。

永建寺 ,在宣義鄉,近鴈門山。梁天監二年置光宅寺 ,梁武帝捨故宅為寺,雲光法師講《法華經》,天雨花之所。

帝師寺 ,在保寧寺北,宋延祐七年建,今廢。法王寺 按舊志,在烏衣巷白塔寺東。晉龜茲國沙門鳩摩羅什以道聞於時,隆安三年,遣使往迎致之。帝出朱雀門迎之,施地建寺,賜額「法王」 ,尊為三藏國師。寺久燬。元至順間,天禧主僧復構寺,今并入報恩寺。按三藏塔院或即此地,今訛為元奘塔,未可知也。

宋興寺 一名興教寺,在南門外。按《慶元志》,興教院即宋興寺,故基在蔣山寶公塔西二里有誌公洗缽池。按《乾道志》,徙長干寺南,亦名宋興。按《景定志》,「在南門外劉裕故居者。非。」 按宋興熙寺名相近,故或疑一寺二志,所載不同。

正覺寺 按《金陵志》:「在炳靈公廟西,今廢。」 華光庵 在城內斗門橋南中城地。明成化間創建,年久頹廢。萬曆三十三年重創,有亭閣,臨秦淮,可以眺覽。

一葦庵 在城內上浮橋中城地。明萬曆初年,創常平茶庵。今重修,易名「一葦庵。」

五雲庵 在聚寶門外中城地,建自明初,萬曆三十三年重修。

驍騎衛千佛庵 在城內驍騎右衛左所地東「普利寺 」 ,在三山門內,明景泰間建,天順間賜額。萬曆戊戌災,山門圍牆,基址僅存。

千佛庵 在聚寶門內水軍所,明洪武初建。「大中正覺庵 」 在城內中城大中橋南。

承恩寺 在三山街舊內旁。明御用監王瑾故宅。景泰間,改宅為寺。成化三年重修。寺袤五百有四十尺,廣殺其袤二百尺有奇。其東北皆附禁垣,南闢山門。門側列肆七十餘楹,連欐以達於西,皆臨通衢。歲入僦費,以資焚修,而復其廛租。由山門入,施重門,以次為殿者六,而翼以鐘樓,繚以廊廡。他凡禪堂、丈室、僧廬,以至齋庖庫庾之所,又百二十有四楹。

接待寺 在江東門外,東去三山門六里。明洪武三十一年敕建,後圮。嘉靖間重建。

積善庵 在郭城江東門外,典牧所新河岸西,明洪武初建。

中和庵 在門外西城地,明正統間名「觀音庵。」 報國庵 在郭外西城典牧所小圩地。東去三山門七里。

殊勝寺 按《金陵志》:「在城南,今廢。」

均慶尼寺 在武定橋下馬道街內。宋咸淳中建,今廢。

何城寺 在何湖側,去城八十里。今廢。

廣興寺 在石子岡祝禧寺旁。

大悲寺 在炳靈公廟側。古係崇勝寺。宋乾道中重建,改上「國安寺」 ,今廢。

百福院 梁天監中置,名「解脫。」 南唐葬證寂禪師,起塔為最樂院。宋為樞密王綸功德寺。崇福院 在南門外。宋元嘉中建,太平興國中修,今廢。

無相塔院 在城南。南唐葬清禪師,起塔因名。韓熙載作《記》。

歸寂塔院 按《乾道志》,「在城南,齊太始中建,南唐保大中修。」

福昌院 按《乾道志》,「在牛頭山前,古常樂寺基,與延壽院鄰。唐天祐中置,南唐後主改今額。」 看經院 按《乾道志》,「在城南四十里,建隆二年置,地名任村。」

廣教院 按《乾道志》,「在城西南六十里。」

大仁院 按《乾道志》:「在城南七十里,近慈湖界,唐有僧結茅於此,給額為仁王院。宋治平,改今名。」

「小淨覺堂 」 在武定橋東,邑文學馬允襄、馬迅、伍之芳、馬齡公建。

黃鹿觀 在通濟門十五里。

三官堂 在城內武定橋地。明永樂九年建,弘治十四年重修。

四聖堂 在城內長春巷,明天順間建。

太元庵 在鳳臺門外桃紅地,明成化間建。敬思庵 在鳳臺門外南城西京村,宋朝建。陽堂庵 在鳳臺門外南城西林寺,宋朝建,明嘉靖六年重修。

移忠觀 在安德門外南城木龍亭。《宋乾道志》:「移忠報慈禪院,有秦熹所造鐘,迄明多經兵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