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50

此页尚未校对

費金二千餘兩。鐘樓高峙,軼雲帶蜺。僧性跋扈,後坐倡眾鼓噪罪死。寺後有平臺畝許,古銀杏二株覆之,青柯相望,繁陰垂蔭,猶存勝蹟。前金剛殿日就圮蝕。貢生胥宇募金五百餘,建造壯麗。旁有僧人弘願,募建別室五間。僧還棲霞,寺今為「放生公社。」

接待講寺 在下三都。宋天聖七年,僧慧可開建。明洪武二年,僧文金重建。嘉靖十年,僧承瓚重修。

靈居禪寺 在縣北。宋建隆三年,僧法聚開建。明洪武十五年,居僧重建。永樂十五年,併於臥佛寺。《嘉定志》云:「靈居寺舊有碑記,載唐縣令鄭繼、崔儇事,不知何時廢。」

香積禪寺 在縣東冶浦橋西。宋天聖間,僧法深開建。明洪武十五年,僧法暢重建。左臨河,有僧舍一區。「旁臨冶水,疏林朗樾,含吐餘清。水色波光,搖拽榱棟,真銷夏妙境。」

尊聖講寺 在縣西北。宋咸通間,僧惠辯開建,燬於兵。明洪武元年,僧可宗重建。後嘉靖間,僧能敬重修。

大聖寺 明成化中,僧惠崇建。嘉靖元年,僧宗信重修。

曲澗寺 在縣南。元至正間建,明成化間重修。東福寺 在縣東二都。宋政和間僧崇寧建。正統間僧自通、嘉靖九年僧圓朗各修建。

萬善寺 ,在冶山寺,藏竹柏中。小山逶迤東北來,結一阜,盤龍轉頭復顧盼。小山開鈐結寺,龍砂代岸作外護,虎砂稍縮,恰得唐公山,作金星補之。天開屏障,蓄氣極密,僧寮得氣者皆殷厚。明萬曆間,揚州李姓者欲遷寺基以作陰地,議幾成,因地為天長六合公界,故未果。

「中山寺 」 在冶山之中,故名。寺荒寂,有泉來門外,僧人引之過其齋廚。

祇涯寺 在冶山。明嘉靖十四年僧惠俊重修。圓通庵 在縣下三都,未詳其始,年久倒塌。明弘治十七年僧智定重建。山門一間,佛殿三間。西廣佛寺 在上三都,倒壞。明正德七年僧定圓重建。嘉靖二十七年僧性安重修。

龍泉寺 在縣北四十五都。宋政和僧勝濟建。明成化僧道能、嘉靖僧正滿各修建。

招賢寺 在縣北蛾眉山。明景泰間僧定仁建。弘治間僧德從、正德間僧行俊,各修建。

烏石寺 在烏石山。宋政和間僧本通建。明嘉靖間僧道朗重建。有古桂花,時香聞數十里外。北觀音寺 在縣南上三都。元至正間僧圓景建。明弘治間僧圓文、嘉靖間僧舟澄各修建。三光寺 在縣東二都。梁天監中僧永洪建,後廢。明洪武三年僧昌「弘重建。天順間僧悟真、正德間僧空玉、嘉靖間僧德成,各修建。」

雙泉寺 在縣北。元至正中,僧道本建。明成化間,僧道勤、嘉靖十八年僧德明各重建。

龍山寺 在縣北。元至正間,僧洪演建。明正德間,僧悟寅重修建。

北廣福寺 「在縣北。梁天監中開建,明洪武元年僧勝全重建。嘉靖九年僧海淨重建。」

「長蘆崇福禪寺 宋天聖間建,在縣南二十五里。內有達摩殿鐘樓,兩旁翼以僧寮。前後列植古銀杏數株,皆千餘年物。毘盧閣基崛起土阜,平疇高峙,有古木數十株,蒼鬱可愛。山僧村鄙,佛殿內外,皆置場圃。諸如前朝古蹟,不能存貯,以待修復。明天啟二年建殿五楹,莊嚴渾樸,不事金碧,但衲缽蕭然,無供禪悅耳。」 宋紹興年間,額設寺田不下數百畝,碑在牟尼寺可考。今為土人侵沒,存者不什一耳。《舊志》所載,僧會司,回軍渡,芝蘭館、葦江亭、回龍門、石柳亭、燈油塔、聖文寶祕閣、一葦堂、壽堂、壽室、立雪堂、直指堂、造佛堂、革履諸勝,皆不可考見。今僅存佛齒二莖,羊皮經一片。

靈巖禪寺 在縣東十五里靈巖山。唐咸通中,神建禪師開建。明洪武二年,彝和尚重建。正德間,僧成祖修。按神建禪師受法於四祖,有「逢巖即止」 之語,遂建道場於此。叔孫矩撰《靈巖寺碑》。萬曆間重修。崇禎初年,生員厲振嶽以金碧蝕於風雨,神像沒於苔紋,募貲重建。山門三楹,外列古銀杏樹數株。大殿三楹,有羅漢像,無梁。殿一處,規製極古。今廢僧寮數區居寺左,枕巖西向,僅蔽風雨耳。

臥佛教寺 在縣治東北。南唐保大七年,僧惠得開建,後廢。明洪武元年,僧善現重建。嘉靖間,僧佛如修建鐘樓山門。殿內石龕臥佛一尊,傳為唐時開建三寶殿旁有《羅漢》十八尊,極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