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52

此页尚未校对

廬。其地漢明帝時,有僧構室誦經,名「潘城道場。」 唐中和三年建寺,進士劉驩撰《記》。

正覺寺 在縣西三十里。宋嘉定元年,僧妙玲請江寧縣新亭「正覺寺」 廢額建。明初,寺廢於兵火,有大鐘,移於縣治譙樓。至崇禎九年,耆民史增賢重建,仍名正覺寺。

再興寺 在縣東六十里廟岡山。舊為廟岡廟,明萬曆間,邑人知縣張應圖、僉事張應亮重建。玉泉寺 在花山縣東南四十里,開白牡丹處。三元觀 在縣西十五里。滄溪道士蔣常泰募修,並建關帝殿及文昌閣。修時得斷碑,覽之有「赤烏二年修建」 六字,知其觀原為古蹟,惜無全文可考也。

真武殿 在縣東三十五里遊子山頂。邑人霍思慶為置田。

迎真殿 在縣東四十里。舊名「羅白庵。」 明弘治二年建。嘉靖間重修,改今名。

觀音殿 在縣東六十里芮氏村。禱雨輒應,一方人民賴蔭庇焉。

靈官殿 在縣東十五里原駝岡之麓。有古椿屈曲,肖靈官法相,有禱必應。明崇禎十七年,里人李涵春捐貲倡建。

三義殿 在縣西南三十里垛上村。古關王廟,今重修,以《三義》名。

三元殿 一在縣西南十里,明萬曆三十三年重建。一在縣南三十里塗泥坊,明萬曆間建。祠山殿 在縣北二十五里,庠生韓無疾建。華國殿 在縣西南十五里相國圩卞村舊蓮花蕩,今改。

藏經閣 ,在保聖寺內,明崇禎間,邑人徐一范建,藏經四櫥。

觀音閣 在永濟橋頭。明隆慶二年,邑人陳顯四建。

紫微閣 在縣東十五里。明萬曆間,邢氏建。銀林庵 在廣通鎮壩北。宋元祐間,祀五顯。明萬曆十四年,居民倡建今庵。

慈雲庵 :在襟湖門外,順治十四年建。

淳西庵 在縣西北二里。明洪武初,居民王茂一、夏裔同建。廟後王霖瓏、夏良心捐建今庵。鐵佛庵 在縣西三十里西陡門。明隆慶二年,耆民孫詔、吳薪同砌,謂:「陡門為永豐圩,旱澇瀦洩所關,門近丹湖險要,人煙散逸,未便看守」 ,詔捐基建庵。萬曆十五年,圩破庵廢,詔子稀捐貲重建,僧楚禪募鑄鐵佛三尊,庵因以名。「稀」 ,復捐田一十五畝。僧高鳩倡重修,一方永庇。

泗洲庵 在縣東四十里,明洪武十年建。李溪庵 在縣東五十里,宋寶祐三年建。韓城庵 在縣東五十里。舊名「韓城寺」 ,明正德末年移建。

茶庵 一在保聖寺東,一名「永昌亭。」 明萬曆二十五年,胡仙建。一在甘村,甘仁壽建。一在淳東庵,陳景朝建。一在縣東六十里,明崇禎間楊一科、一棣建。一在縣西南二十六里,明崇禎間陶和吳氏倡建。一在縣西南官路。

皇清康熙年間,邑庠生陳復顯建。

鄧林庵 在縣東三十里前村渡。

儀鳳庵 在廣通鎮壩三里,建平,呂維進建。觀音庵 在縣東六十里。

金塘庵 在縣東五十里。

誠應庵 在縣東六十里。明嘉靖四十二年,邑副使張蘊重建。

廟岡庵 在縣東六十里。明萬曆二十五年,邑僉事張應亮重建。

禪和庵 在縣東六十里,松兒鋪西。

千佛庵 在縣南三十里水碧橋左。明萬曆間,木樨王姓捐建。

普渡庵 在縣東六十里,庠生湯彥仍倡建。東陵庵 在縣東南七十里。明洪武間置。普濟庵 在永豐圩川心埂。

香林庵 在縣東南三十里。

潮音庵 在縣東南十五里,明永樂間建。「廣慧庵 」 在徐村凸。

上茶庵 在縣東六十里,普潤庵之上。里人周連城捐貲倡建。庵外有亭,飲憩行人。

普潤庵 在縣東六十里。僧希孟建。里人張司重以「普潤」 額之。

蓮塘庵 一在縣西十五里滄溪,即萬壽堂。僧弘玉募重修。一在縣二十里蓮花塘。

永豐庵 在縣西三十里。

白雲庵 在縣北二十里鵬池山。明萬曆間邢繼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