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六十四卷目錄
江寧府部彙考十二
江寧府古蹟考一
職方典第六百六十四卷
江寧府部彙考十二
江寧府古蹟考一 府縣志合載
本府。〈上元、江寧二縣附郭。〉
冶城 本吳王夫差鑄劍之所。一云孫吳即今朝天宮地。晉元帝太興初,王導疾,方士戴洋曰:「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爍,不利。」 遂移冶城於石頭城東,以其地為西園。是晉時猶為冶處。
金陵邑城 ,周顯王三十六年楚威王所置。孫吳即其地築城,曰石頭城,即今石城門近清涼門處。按《丹陽記》:「石頭城,吳時土塢,後因山加甓為城,因江為池,地形最為險固。」 隋置蔣州城,唐韓滉五城,皆相去不遠。
吳都城 。大帝黃龍元年築,在淮水北五里,據覆舟山下。東環平岡,以為安西城,後帶元武湖以為險,前擁秦淮以為阻。周迴二十里十九步,正門曰「宣陽」 ,又南五里至淮水為大航門。時都城皆設籬,曰「古籬門。」 晉元帝渡江,復為都,改為建康城,仍吳之舊而增築焉。凡十二門:南曰宣陽、開陽、清明、陵陽,東曰建春、東陽,西曰西明閶闔,北曰廣莫、元武、延熹、大夏,宋、齊、梁、陳皆因之。臺城 在縣東北五里,本吳後苑城,即宋建康宮城,宋、齊、梁、陳皆因為宮。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於此。此城唐、宋尚存。按《唐史張雄傳》:「使別將趙揮據上元,揮負其才,欲治臺城,為府者」 是也。按《舊志》,新宮即臺城也,在上元東北五里,有牆兩重。晉成帝時,蘇峻亂,盡焚臺城宮室。溫嶠以下,咸議遷都,唯王導固爭,不許。咸和六年,使卞彬營治。孝武太元三年,謝安以宮室朽壞,啟作新宮。
「倉城 」 ,吳積貯之所,近古苑城市。
白馬城 ,不詳所在,吳時舉烽火於此。按《江寧縣志》,在古江寧縣北三十里。《金陵故事》云:吳時沿江烽火臺二所,一在石頭左,一在白馬城。金城 ,吳時所築,今縣東北句容縣之瑯琊鄉,即其地。吳後主寶鼎二年,於金城門外露宿迎神。晉太興中,王氏舉兵反,將軍劉隗軍於金城。初,中宗於金城置瑯琊郡,咸康中,桓溫為瑯琊內史,出鎮金城。後北伐,行經金城,見為瑯琊時所種柳皆十圍,因嘆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攀枝執條,泫然流涕。《金陵志》謂上元縣金陵鄉地名金城戍,即其地。戚氏辨以為金城即前句容之瑯琊城,其說是。
建鄴城 ,在冶城東。晉太康三年,分淮水北為建鄴治,在宣陽門內。
西州城 即古揚州城。漢揚州治曲阿,晉永嘉中遷於建康,創立州城,即此。太元末,會稽王道子領揚州東府,故號此城為「西州城。」 西接冶城,東臨運瀆,今朝天宮西州橋,是晉時以西州為丹陽尹治所。謝安鎮新城,欲俟經略粗定,自海道東還後,雅志未遂,復入西州城,慨然自失謝安,為時人所愛重。及鎮新城,以病輿入西州門。薨後,所知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嘗遊石頭,大醉,扶路唱樂,不覺至州門。左右曰:「此西州門。」 曇悲感,以馬策叩門,詠曹子建詩云:「生存處華屋,零落歸山丘。」 因慟哭而去。宋時徐羨之住西州,高祖嘗思之,即步出西掖門往見焉。殷景仁既拜揚州,羸疾遂篤,上敕西州道上不得有車聲。孝武時,熒惑守南斗,乃廢西州舊館,使西陽王子尚移東府以厭之。
瑯琊城 在古江乘縣界。晉元帝以瑯琊王過江,國人隨而居之,因城焉。齊永明元年,移瑯琊於曰下,此城遂廢。按《晉書》,江乘南岸有瑯琊城,立瑯琊內史以治之。齊武帝移於白下,大起樓觀,講武於此。又《南徐州記》云:「江乘南岸蒲洲津有瑯琊城,與白下相近。」 白下,即齊武所徙者,永明六年講武。瑯琊城指白下瑯琊城也。
懷德城 ,晉太興元年築。按《縣志》,在北城鄉。舊《志》云在建初寺前,即王、謝宅旁者,非也。
臨沂城 在獨石山北,臨大江。今攝山之西白常村,蓋其地距縣治三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