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4 (1700-1725).djvu/75

此页尚未校对

在江寧鎮。舊傳有香木浮至,土人迎之為亭,又號「木龍亭。」

清水亭 去城南三十里。建炎四年,岳飛敗敵人於此。

「三山亭 」 在石城西,對三山。

覽輝亭 在宋保寧寺後鳳凰臺舊基側。寺有《覽輝亭碑》,刓缺不可讀,莫詳其人,惟歲月可考,蓋熙寧三年夏四月也。按此,則保寧寺在今驍騎右衛倉無疑,且古井可據。《縣志》以保寧為建初,謂南軒讀書保寧者,非。按:宋陸游《金陵記》云:「亭榜本朱希真隸書法堂後片石瑩潤如黑玉。」 宋子嵩詩題云:「鳳凰山亭子。昇元三年奉敕刻石」 也。

太初宮 即長沙王孫策故府,吳赤烏十年改作,周五百丈。晉元帝渡江,以為府舍,及即位,稱為建康宮。《江表傳》載權詔曰:「建康宮乃朕從京來所作將軍府寺耳,材柱率細小,今未復西,可徙武昌材瓦,更繕治之。」 有司奏:「武昌宮已二十八歲,恐不堪用,宜令所在更伐木治。」 權曰:「大禹以卑宮為美,今軍事未已,所在多」 賦損農,武昌材自可用也。按《晉史》,石冰之亂,太初宮盡焚。陳敏平,石冰因太初故基創府舍,元帝所居,即敏所造。帝領江左十年,始即位,常在舊府,至成帝始繕苑城。

昭明宮 ,甘露中造,周五百丈,與太初宮相望,榜曰「昭明。」 晉避諱,改曰「顯明。」

南宮 ,吳太子所居,在臺城南。

永安宮 晉孝武建,即吳東宮,在臺城東南。按《輿地志》,吳東宮在城之南。晉初,東宮在城之西南,其後改於宮城之東北。《宮苑記》:「孝武太元二十一年,新作東宮,本東海王第。安帝立,以何皇后居之。桓元拆其材木入西宮,以其地為射宮。至宋元嘉十五年,築為東宮。陳大建九年,移皇太子居之。」

世子宮 ,齊武帝為世子時,以石頭城為宮。金華宮 ,在清溪東,昭明太子孀妃蔡氏居之。安東宮 ,簡文帝建。

安德宮 ,在宣陽門外,陳宣帝為文皇築。青溪宮 ,在青溪上。《南史》:「齊武帝元嘉中,生於建康之青溪宮。」

林光殿 在樂遊苑,梁建。

親蠶宮 在鍾山鄉闍婆寺前紗市,宋大明二年建。廢帝又以東府城為未央宮,石頭城為長樂宮,北邸為建章宮,南第為長楊宮。

南唐宮 今內橋北,以昇州治所為之。

宋行宮 在青溪南,即舊建康府治。高宗紹興二年,修為行宮。建炎元年,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言於高宗曰:「天下形勝,關中為上,建康次之。請以長安為西都,建康為東都,各命守臣葺城池,治宮室,積糗糧,以備臨幸,則天下之勢安矣。」 上出其章付中書,衛膚敏、劉玨皆主幸東南。三年五月,上駐蹕神霄宮,詔改江寧府為建康。閏七月,如浙西。紹興二年,上命江南東路安撫大使李光即府舊治為行宮。光乞增創後殿,許之,以圖進呈。上曰:「但令如州治足矣,若止一殿,雖用數萬緡,亦未為過。必事事相稱,則土木之侈,傷財害民,何所不至象箸之漸,不可不戒。」 由是制度節儉。六年六月,右僕射張浚謂建康為中興根本,奏請秋冬臨幸。七年三月辛未,上至建康。十一月,上謂浚曰:「朕來建康,行宮,皆因張浚所修之舊,不免葺數間小屋為寢處,地不施丹雘,蓋不欲勞人費財也。」 八年正月,上將還臨安,參知政事張守言曰:「陛下至建康,席未及暖,願少安於此,以係中原之心。」 趙鼎持不可。壬戌,召張浚至宮中,諭之曰:「朕來日東去,卿在此,無與民爭利,勿興土木之工。」 浚見地無磚,嘆息上曰:「艱難之際,一切從儉,少紓民力。朕為人主,雖以金玉為飾,亦無不可,但如此,後世以朕為何如主也?」 三十二年正月,上復至建康。二月,還臨安。初,上謂輔臣曰:「將來幸浙西,建康宮宇令有司照管,他時復幸,免更營造」 ,以傷民力。中書門下省言,建康府已除行宮留守。詔應合行事件,並依西京留守司例。自是江南東路安撫使常兼留守,歲四季令入宮點視。

太極殿 ,建康宮之正殿也。晉初造,以十二間,象一歲之月。至梁武帝改製,十三間以象閏。高八丈,長二十七丈,廣十丈,並以錦石為砌。兩傍有太極東西堂。更有二上閣,在堂殿之間,方庭闊六十畝。按山謙之《丹陽記》:「太極殿,周制路寢也。」 秦漢曰前殿,今稱太極。東西堂,亦魏制於周小寢也。徐廣《晉記》曰:「謝安作新宮,造太極殿」 ,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