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急路橋 在府城內胡廂使橋北。
魏家橋 在府城內打急橋東南側。
慶曆橋 在府城內打急橋北。
富孫橋 在府城內慶曆橋東側。
奚家橋 在府城內慶曆橋東北側。
通濟橋 在府城內,俗名「新造橋」 ,奚家橋北。明萬曆年建。
華陽橋 在府城內通濟橋北。
迎春橋 在府城內華陽橋西。
百口橋 在府城內跨塘橋東。東漢顧訓五世同居,聚族百口,故因其所居名橋。按《吳郡志》:訓歲朝,聚子孫悉坐,依次行酒。三歲以下,並自知位次,故又名「試飲橋。」
做傘橋 在府城內迎春坊東。
張香橋 在府城內,《做傘橋》東南。
徐鯉魚橋 在府城內,張香橋西南。
北倉橋 在府城內徐鯉魚橋南。
東周太保橋 在府城內蘇巷西。
北開明橋 在府城內,席、荻二倉西。
南開明橋 在府城內預備倉南。萬曆十六年,里人龔重建通濟橋 在府城內青丘倉西。
東道橋 在府城內通濟橋南。
東虹橋 在府城內東道橋南。
玉帶橋 在府城內。俗名「水門橋。」 新學東程橋 二在府城內,一近婁門,一近齊門。探橋 在府城外北洞子門。明洪武間築月城建。
渡僧橋 在府城外閶門西。孫吳時建,宋咸淳間再建。明崇禎九年重募建。其先以舟渡,有僧呼渡,舟子弗納,僧折楊枝浮水而渡,眾驚異羅拜,遂募建,不日而成。
通津橋 在府城外上津橋西,明成化十八年建。
楓橋 在府城閶門外七里。按《豹隱記》談,舊作「封橋」 ,因張繼詩相承作「楓。」 今天平寺藏經多唐人書,背有「封橋常住」 字。
西津橋 在府城外,一名「國安橋。」 二並南堍吳,北堍長。
上龍塘橋 在府城外通橋西。
下龍塘橋 在府城外貢湖口。《二》並西堍吳,東堍長。
虹橋 在府城外,即閶門弔橋。初架木為之。元泰定二年,郡人鄧文貴捐貲易石。明洪武初,改石《堍木》梁。成化十年,知府丘霽葺,更名「永濟。」 正德七年圮,知縣胡文靜重建。萬曆十八年又圮,知府石崑玉重建。崇禎十一年圯,巡撫都御史張國維建。
洞涇橋 在府城外聞德橋西。
白蓮橋 在府城外洞涇橋西。
會通橋 在府城外。明正統參政陸友諒建,今名「陸公橋。」
西虹橋 在府城外。明王鏊詩:「破楚城邊步欲停,夜船燈火散如星。館娃歌舞今何處?留得吳歌與客聽。」
奚涇橋 在府城外西虹橋東。
普安橋 在府城外虹橋西。
草庵橋 在府城外鴈蕩村,有中峰草菴,故名。「安人橋 」 ,在府城外草巷橋東。
康履橋 在府城外,俗名新開河橋。在南濠新河,舊名「普濟。」 明弘治間,知縣鄺璠修,易今名。永寧橋 ,在府城外,普安橋內。
永祿橋 在府城外永寧橋內。
永福橋 在府城外永祿橋南三並。明成化十年建。
豐利橋 在府城外。明弘治十四年,巡按御史袁經、知府曹鳳、知縣鄺璠建。
夏駕橋 在府城外南濠湖口,俗名「小石灰橋。」 明成化十年,知府丘霽建。
日暉橋 在府城胥門外,俗名「大石灰橋」 ,即舊懷胥橋。
居涇橋 在府城外日暉橋內。
雙橋 在府城外。南北二橋相去僅數丈。舊「官墳橋。」
三遷橋 在府城外天平山前。
普福橋 在府城外,俗名橫塘橋。橋上有亭,顏曰「橫塘渡。」 明萬曆年間,里人徐鳴時倡助修。唐孟郊詩:「未隨洞庭酌,且醉橫塘酒。」
綵雲橋 在府城外普福橋東。
五福橋 在府城外普福橋西。其南堍係范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