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121

此页尚未校对

要阨之所,有時變遷,故司署亦隨異宜耳。華亭金山司 ,明洪武初建於張涇堰,至十九年徙建胡家港口,在華亭東南六十里。

南橋司 明洪武初,原建於南橋鎮,稱「戚木司」 ,十九年徙建於戚木涇,萬曆九年復徙於南橋,改今名。在華亭東南七十里。

婁縣泖橋司 明洪武三年建於泖橋之東數里。洙涇鎮在婁縣西南三十六里。

「小貞司 」 ,明洪武七年,建於小蒸鎮,今鎮地分屬青浦,而官屬婁縣,在縣西三十六里。

上海黃浦司 明洪武六年建於黃浦之上。「閔行鎮」 在上海南二十一保。

三林莊司 明洪武六年,建於三林塘鎮,在上海東南十七保。

吳淞江司 明洪武五年建於吳淞江北岸,在上海西北二十七保。

青浦新涇司 明洪武六年,建於二十九保新涇,今在青浦四十五保青龍鎮。

澱山司 明洪武初年建府西北六十里。今在青浦四十二保安莊鎮。

南蹌司  、陶宅司 ,今俱廢革。

每司設巡檢一員,弓兵三十名,沿海、沿江者加額或至七十名。松境惟「澱山司」 弓兵四十名,新涇等皆三十名。各分汛地,每司以數鎮屬其官領之。昔之經略地方者,視村鎮要害而設,專為巡緝盜賊,護衛村氓。邇來廢弛,其司官或因公廨敝毀,從便僦住;或因註選踵躡,任若傳舍。其司兵或散處村落,宿蠹昌濫,名實混淆。

華亭縣汛地 ,南至金山衛,東南至柘林、青村,俱濱海。東北至泗涇、七保、上海界,東至十八保上海界,西至婁縣界,西北、西南皆婁縣界。葉謝鎮 在華亭東南,地隸八保,與蕭塘鄰。其外為柘林處,腹而勢衝,北與閔行相策應,西與漕涇為犄角。明時倭寇入巢,柘林嘗自此渡浦至瓜涇而西。今議屯鄉兵於鎮以遏之。

漕涇鎮 在華亭縣東南七十里,界於柘林、金山之間,逼處護塘之內,為鹽徒淵藪。其操艘出入波濤,嫻習如御馬,海賊頗畏之。往年倭寇內犯,嘗被此地鹽艘驅迫小島中,圍之數匝,焚舟絕糧,賊大窘遁去。故其時練鄉兵之議,有司請擇本鎮著姓,使得部署竈丁,結立團營,以自為守,一時亦暫行之。

婁縣汛地 ,南至金山衛,平湖、乍浦界,西南至風涇、嘉善界,西至泖青浦界,西北至章練塘、長洲界,北至塘橋、青浦界,東北至泗涇、華亭、上海界,東及東南皆華亭界。

洙涇鎮 為婁縣巨鎮。古於此置大盈務,東通黃浦,西通泖湖,水寇睥睨之地也。設泖橋巡司在鎮巡緝,以其南遵水達海鹽、平湖,北從泖達蘇州、嘉興,鹽艘出沒便利,故駔魁大猾,號召暴橫,亡命作姦之徒,趨之為窟云。

張涇鎮 ,隸婁縣七保,去縣南五十里,宋人堰海十八所之一也。浦東場鹽課司舊設於此,後以牢盆相遠,別建官衙於堰南。鎮有陸路,北通府治,南通金山,可以直達。間有支河斷港,置石梁數十以聯之,無事以通往來,有事可以策應。昔年倭難時,咸議「金山離府太遠,兵勢太孤,欲特遣重兵一枝,屯練於此,為金山」 聲援,誠計之得也。

上海縣汛地 ,東至川沙堡濱海,西至七寶鎮、華亭、青浦界,南至烏泥涇閔行華亭界,北至真如柵橋嘉定界,東南至南匯所華亭界,東北至吳淞所嘉定界,西南至莘莊華亭界,西北至盤龍青浦界。

新場鎮 在上海十九保,距下沙九里,一名「南下沙。」 元初遷鹽場於此,故名。今為下沙場鹽課司。場課為兩浙最,往時賈販特盛,為海寇窺伺之地,曾設備云爾。

周浦鎮 在上海十七保縣東南三十六里。阻海之三甲、五甲,昔時相挺為暴,招撫乃定,今遺風猶有存者。地連川沙諸處,臨浦要害之一也。閔行鎮 在上海十六保,西為橫濼。指為要衝者,以其當上海西南,乃南匯陶宅諸處渡浦入府之通衢也。地勢與葉謝相對峙,設備則聲勢相應援,昔年倭寇時嘗屯兵以守之。

烏泥涇鎮 ,在上海二十六保界,兩縣間設稅課局。地當上海正南,與浦東三林、周浦二鎮相望。議備海者,謂「賊若自二鎮渡浦而西,可直犯縣治,須於此設備以遏之。」

七寶鎮 ,隸三十五保,在華亭東北上海西南青浦。東南界址為三縣分轄。而黃浦自龍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