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6 (1700-1725).djvu/67

此页尚未校对

陋不稱,重加高爽。又浚泮池,鋪石橋,移石獅,新櫺星門,朱碧輝煌,甲於他邑。又以名宦祠乃前賢棲神之地,敝陋實甚,乃斥而更新之。其牌位俱依時代各為一龕,丹堊塗墍,與大成殿等。又徇諸生請,以學宮前無瀦水渟泓,非深源潔流之意,乃浚沿牆一河,至二十五年而告成焉。仰高書院 在縣儒學南。明正統己卯,知縣鄭洛書建。

鶴沙義塾 在下沙鎮

筠溪義塾 在三林塘鎮。鎮人儲璇建。湛若水為之記。

方氏義塾 在下沙場鹽課司南。明嘉靖二十二年,里人方鏞建,捐田以贍師生。知府何繼之、鹽運使洪富各有碑記。鏞曾孫日旭、日耀重修社學 。明正統天順「間,設於縣東北一百二十步各鄉,凡四十九所。成化八年,知縣王崇之重修。正德末,知縣鄭洛書以無敕額庵院為之,凡九十六所,講行《鄉約》。」 又隨社學為社倉,積穀賑饑有約,長正司其出入。

學田 :「元大德六年壬寅,松江府給上海學田五百畝。至大三年庚戌,邑人運使瞿霆發助學田五百畝。」 延祐元年甲寅,僧善能獻私田四百九十有五畝於學。至正十一年,僧覺元入田蕩六百畝於學。

明萬曆中,邑人國子生顧定芳始助田百畝贍學。後知縣黃文煒復置田百畝。萬曆初,知縣顏洪範繼之。井歷歲入,官田共二百九十畝有奇。

皇清康熙間,撥府學明貞女鄭氏助田百畝。今「縣實。」

徵田共四百七十六畝有奇。

姚涵田二百二十畝,正副叚區潘憲告明送學,作為義田,每歲納銀二十兩,儒學收作公費之用。

學廛 在學東南隅,上下樓房一十間。

青浦縣儒學 在邑之巽隅。明萬曆元年癸酉,新建縣治。知縣石繼芳用顧氏義塾立學,顧從禮、金棟等所捐地二十二畝九分,作大成殿及兩廡。前立戟門、濬泮池。廟後為明倫堂,東、西兩齋。西齋之南為敬一亭,堂東北為啟聖祠。儀門內為教諭、訓導宅。後光祿寺署丞顧正心捐千金修學宮,學制始大備。九年辛巳,知縣屠隆築師古齋、清風亭,闢廟前地二畝餘,臨河甃石闌。建「興賢」 、「育才」 二坊於左右。二十四年丙申,久雨,學宮壞,知縣卓鈿重修。三十二年甲辰,知縣韓原善重修。改建狀元、解元二坊於廟之左右,為解元呂克孝、狀元張以誠建。三十六年戊申,推官毛一鷺建尊經閣於廟後,別作明倫堂於廟之左。堂之前構東西二齋,徙啟聖祠於西齋之北。堂後改建教諭、訓導宅。自建縣以來,增葺凡四,至是而規模壯麗矣。天啟六年丙寅,颶風壞學舍,知縣鄭友元重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戊戌,教諭王秉彝重修,十六年教。

授陳覺先,構學舍五楹。康熙四年乙巳,郡守張羽明捐俸同教諭任國寶修大成殿及明倫堂。七年戊申,知縣魏球捐俸建「文昌書院」 於明倫堂左。郡守張羽明,協助教諭任國寶、陸岱毓及紳士等共襄其事。又修啟聖祠、大成殿,禁學潭捕魚者週甃石欄。

社學 舊無定所,自知縣卓鈿以各鎮無額庵院,選教、讀各一名,教習生徒凡一十七所。谷洲義塾 在澱湖東,郡人謝伯禮建,楊維楨有記。

徐氏義塾 在七寶鎮,里人徐壽建於家之寶善堂,孫三重重修。陸文裕暨呂公銘皆有記。學田 ,明萬曆三十七年己酉,郡人尚寶司丞徐肇惠捐助學田二百五十畝,每年淨租一百二十五石。四十二年,商人方良捐田一百零六畝,折租銀一十一兩二錢。

皇清順治十六年,邑人參議張安茂助《漁蕩》,歲租贍。

學,坐落本縣四十二保六區、七區四十一圖,四十二圖。前後兩灣、蘆芭、漁蕩三處。每歲除完漁課外,租銀五十餘兩輸學修理學宮公用。十六年五月,申詳撫院張學道張,批允「立石。」

金山衛儒學 。「明正統四年,巡撫周忱奏立衛學,在衛艮隅篠館街北,中為明倫堂,作學舍於東西序。其前為崇德堂,其後為教授宅,左為居仁齋,右為由義齋。十三年戊辰,提學御史劉福建儒學。天順五年辛巳,提學御史嚴銓、都督董宸繕葺學宮。成化中,巡按御史劉魁、孟俊相繼增修。弘治十一年戊午,指揮翁熊」 重建大成殿、兩廡、戟門。十五年壬戌指揮西寧新學門。十七年甲子,備倭都指揮王憲製祭器。嘉靖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