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101

此页尚未校对

釜鼎山 :在城東南四里。中有大覺寺。

鼎石山 在城東南三里,與京峴山相近,上有石塔。

華蓋山 :在城東南六里。

白兔山 在城東南十五里。有白兔山神廟及報親庵,宋詹文守墳庵也。《明一統志》云:「宋刁約葬此,有白兔躍出,故名。」

唐山 ,在城東南二十里。宋刁約《詩注》:「唐山莊在白兔山側。」

娘子山 :在城東南三十里。

馬蹟山 ,在城東南三十五里。上有青童君馬蹟,又云「白馬老君馬蹟。」 在今紫府觀,即第四十九福地也。葛稚川鍊丹井,上有黃龍、青龍二洞。

《嘉定志有靈洞潛通華陽咸淳志》
黃龍洞中舊

有石泉一掬,四時不竭,近頗止澀。青龍洞,巉巖嶔,纔入其中,冷然風生。有大小石龍數條,挂石罅中,時出青霧即雨。東有《夏禹王廟》,

汝山 :在城東北十里。

道士山 :在城東北六十里。

圌山 在城東北六十里。宋張世傑與元兵戰於江中,不利,退奔圌山。山出火石。有仙人洞、虎洞、二箭洞。上有塔,下有東霞寺。

菊花山 :在城南三里。

天福山 與菊花山對峙,俗呼「虎頭山。」

黃鶴山 在城南三里,一名黃鵠山,俗名鴻鵠山。宋武帝微時,遊息於此,有黃鶴飛舞其上,得名。《南史》:「戴顒世居郯中,又徙京口,止黃鶴山。」 宋文帝每欲見之,曰:「吾東巡,當宴戴公山下。」 故又名戴公山。

磨笄山 在黃鶴山東南。宋戴顒女於此磨笄,誓不適人,因名。

雲騰山 ,在鶴林門外,下有西岳廟。

鳳凰山 :在城南五里。

迴龍山 在城南七里。下有八公巖,林壑靜邃。緣谷口入溪流,不深亦不竭。溪左右為僧庵八,竹樹蔽蔭,一曰「八公洞。」

招隱山 在城南七里。有獸窟山,宋處士戴顒隱焉,故名。按《南史》,「顒世居剡中,徙京口,先居竹林,後築館此山。顒女捨其宅為僧院。梁昭明太子嘗讀書於此,石案猶存。」 上有招隱洞、讀書臺,下有招隱寺,寺北有珍珠泉,東南有虎跑泉,高五丈許,深數尺。舊建亭以覆今圮。鹿跑泉去虎跑二十餘丈。唐學士蔣防《銘》,「又有」 昭明所開古井及玉蕊亭,唐李德裕《玉蕊花》詩,刻石在焉。白龍山岡 ,獸窟迴龍,兩山相夾處,由八公巖左通一徑里許,曰九兒灣。四山環合,石壁嶄然,其山曰白龍岡。明萬曆間,楚僧奇然結茅其上,入一洞,得龍骨數石,始知有龍潛此中,蛻骨而去,因名曰白龍洞。洞前一石屏蔽,狀若蓮萼,又曰蓮花「洞,南山佳境,以此為最。」

夾山 在城南四里。唐禪僧夾山於此說法,寺名「竹林。」 元德安僧塔存焉。明太守程峋延僧林皋入山,復興竹林寺。時鑿山得泉,因曰「林公泉。」 福田山 在城南,中有大法興寺。

洪山 在城南六里

靈山 :在城南四十里。

阿育王山 :在城南六十里。

峴山 在城西南五里,亦名「獸窟」 ,因建地藏寺於此山,遂名「九華山」 ,其下有峴山閣。

檀山 在峴山之北

黃山 在城南五里,下有高安寺。

長山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上有靈泉,其流與練湖通,溉田甚多,下有白龍王廟。山別一支,又曰「桃花山。」

塔山 ,在長山南,上有三真君廟。

寶蓋山 :在城西四里。有三茅道院。

蒜山 在城西五里。《寰宇記》曰:「山生澤蒜,因以為名。」 或云:吳周瑜與蜀諸葛亮議拒曹操,於此籌算,故曰算山。陸龜蒙《蒜山》詩:「周郎計策清宵定,曹操樓船白晝灰。」 東晉末,孫恩浮海至丹徒,率眾登蒜山。劉裕奔擊,大破之,投崖赴水死者甚眾。唐劉展叛田神功,將三千軍於瓜州,將濟江,復將步騎萬餘陳於蒜山南。唐徐知誥嘗遊蒜山,除地為廣場,編虎皮為大幄,率僚屬會於下。《舊志》又謂「蒜山松林中可卜居。」 蘇子瞻詩:「蒜山幸有閒田地,著此無家一遷客。」 觀此,則山舊寬廣,可容萬人,似不止今西津渡口孤峰已也。山頂二翁亭,久廢。

銀山 在城西江口,舊名土山,以山形壁立,俗呼豎土山。避宋英宗諱,亦呼植土山。劉禹錫詩:「土山京口峻」 ,即此。以與金山對峙,易名曰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