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113

此页尚未校对

郭家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二圖、三圖至南八蕩止。

中新港  蔣家港

何家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一、五圖》至向家橋止。

任家港  煙墩港  宗莊港。

朱秀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九圖。

祁家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十圖通「朱秀港。」 莫家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十三圖。通徐府莊。

唐家港 通蕭家港在十一區二十二都《六圖》。劉仙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十一圖,至丹陽縣界止。

太平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十二圖》至丹陽縣止。

羅家港 在十一區二十二都,又十二圖至丹陽縣陸路界止。

三汊河 通內河,出便益橋,北通甘露港,在大圍雲山坊大一都一圖地界。

西城腳下,娃娃橋港 引內市河水出運河。在城內市西「寶城」 等坊。城外岳祠坊。

關門橋港 至莊前止,水出運河,在岳祠坊地界。

西城腳下流水洞 引內市河水出運河。坐落城內「善濟」 一等坊。城外岳祠。虎踞坊。

便益橋港 通內河至三汊河,北通甘露港,在虎踞大圍坊大一都《一圖》。

丹陽縣

漕渠 在丹徒界者四十五里,在丹陽界者九十里,地勢如建瓴。上置京口閘,下置呂城閘,每冬閉閘蓄水,以濟漕艘,不足則以湖水助之。又去呂城十八里,設奔牛閘以防水洩。明嘉靖之季,此制漸弛。時改冬運河水淺阻,輒驅百姓開濬,隨濬隨淤,歲以為常,民不堪命。知府吳撝謙、曹一鵬、范世美始修復舊制。

新開運河 明嘉靖間,知縣李學道鑿演武場,北達內城西門城壕,經南門合簡瀆,出東門橋,復入運河。蓋引江潮襟帶城郭,且徙運道於城外,公私船隻,不復經行城中。又自長樂鋪至六里橋,約半里,河岸易崩,每歲開濬。萬曆十八年,知縣周應鰲議開內支河,以避沙壤未成。博望閘 ,在九曲河口。

陵口閘 陵口與黃泥壩、丹徒大瀆山三閘,俱知府吳撝謙造本,議時啟閉蓄水,以省開濬之勞。久之利少害多,水漲覆舟殺人,水涸行旅阻滯,僉言「早去一日,則早紓一日之害也。」

黃泥壩 ,在丹陽縣北二十里,以塞北岡也。呂城、夾岡二斗門及石䃮 ,宋紹興七年,兩浙運使向子諲置。

博望堰 在九曲河口,舊有閘。

麥埤堰 在縣南二十里。《相傳》云:取范忠宣「麥舟」 之義。

橫塘、珥村兩堰 並在珥瀆河相距十八里。草堰 、木陂堰 並在簡瀆。

黃塘堰 在縣南二十里。

《雲陽九里埭 》,宋鮑照有記,未詳所在。

中丘埭 在縣東二十四里。《輿地志》:埭西有齊梁陵庱亭,埭在縣東四十七里。《元和郡國志》:「晉蘇峻將攻晉陵郗鑒以此地東據要路,北當武進,故遣督護李宏築壘拒之。」 元時置埭,今廢。破岡瀆、上埭 、上容瀆十六埭 ,並在延陵界。浦里塘 在縣南五里。按《祥符圖經》,吳孫權時作,或云嗣主時。《吳志》:「嗣主休,永安中用都尉」 嚴密議而作。陸凱臨終諫吳主勿作《浦里塘》。吳塘 在縣東七十里,周迴四十里,半入金壇境。梁吳遊造。

蕭港 在縣東二十七里。梁簡文帝莊陵有港名「蕭港」 ,直入陵口。

蕭塘港 在縣東北四十五里。

包港 在縣東七十里。北通大江,東連嘉山。左墓港 在縣南四十五里。

吳陵港 :在縣西十五里。

呂瀆港 在縣東南五十四里。明萬曆間重濬。北引運河,南通白鶴溪,凡二十里。沿河民田,資以灌溉,舟航徑達,貨物流通,亦一方之利也。馬嘶港 在縣東北六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富莊賊作亂,信國公湯和討之,屯兵於此。賊謀夜半劫營,忽村雞於二鼓時鳴,和令整束待敵。適賊至,一戰而勝。賊遁去,和追之,阻此港有神馬前嘶引渡,竟滅賊,因名焉。年久淤塞。隆慶二年,同知馬豸督濬通江,旱澇有濟,民立祠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