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28

此页尚未校对

十六年間重建,距爵林百餘步,更得里人湯達卿故基,以廣其居焉。嘉靖二十一年重修開福教寺 在縣北三十五里,唐大曆中建,舊號「豐城」 ,以豐城鄉得名,俗名南城寺。宋太平興國中改開福禪院。元末兵燬,明洪武間重建。改教寺時有翠微寺,在無錫之陽山,梁太清元年建。明永樂十四年併入寺中。嘉靖初因魏國莊田鄰寺侵奪之。僧與訐訟不勝,乃棄寺出遊。後過寺,《題詩》云:「殘山剩水一荒堤,古寺煙籠白塔低。燕子不知身是客,秋風還戀舊巢泥。」 萬曆間,大林庵僧重建。佛殿三間。

開法寺 在縣東北三十五里。隋開皇間建,名「天光。」 唐時廢,乾寧初重建。宋太平興國五年賜今名。元末燬。明洪武十一年重建,尋廢。

皇清順治初,僧斷愚募化重建,啟請龍池萬如法嗣。

行慧,號《航野者》。特力鼎新。名藍再造。躋堂說法,大闡宗風。康熙癸亥天中日涅槃。甲子有弟子超乾示期火化。

天宮庵 在雙筆峰東南。舊有古桂,四時常花,上生淨院 。明嘉靖間,有大士石像自江陰愬流而上,里人異之。大理寺卿吳亮迎之園中,建閣奉焉。今以施之。僧堅忍,因以「上生淨院」 名之。內有孫慎行《七佛偈》,鐫石上。

思敬道院 在魏村,明洪武初建。

壽春庵 俗名「金牛庵。」

顯慶寺 在周莊,唐顯慶中建。宋元祐三年,胡右丞宗愈請為墳剎,賜額「感慈顯慶禪院。」 明正統時重修。

長慶庵 明崇禎元年慶堂和尚建。

通一觀 俗名「小茅山」 ,在縣北五里,明成化辛丑建。嘉靖、萬曆間,邑中丞唐順之、太常唐鶴徵嗣修。

廣福禪院 在府城外西北隅,離城三里。明萬曆間,太虛禪師募建,俗名「蘆墅庵。」

大生禪院 在府城西南,離城三里。有放生池。

皇清順治三年建。

含輝觀 在縣西北七十里。交州刺史陳文則宅址,宗令純有《記》。唐乾封元年告成。中嶽有景星之瑞,命天下立景星觀,郡守劉德敏以此應詔。宋大中祥符二年,改賜今額,後廢。元復建。明永樂十一年重修。嘉靖丙辰倭毀復建。今俗名「含輝寺。」

觀音教寺 在縣北六十里。唐開元中建,名善業。宋元豐中重建。縣尉高子方為《記》云:「唐上將曹公之故居。」 宋改觀音禪寺,元季燬。明洪武間重建,改教寺,嘉靖間重修。寺地故廣,漸為居民所侵。今存二十六畝有奇。

智寶寺 在阜通鎮,又名萬歲寺。梁武帝舊第,天監七年捨為院,名「慧炬。」 偽吳天祚間重修。宋太平興國中,改智寶禪院。明洪武中重建。今多燬廢,改為道觀。旁有元通庵,舊慧炬經堂也。今存。

慈濟庵 在九龍山南

淨名庵 唐代迄明,頹廢,僧靜齋重建。

大悲庵 在伯牙瀆西。順治初,僧四知自河南來,覆茆施茶於此,因結庵焉。

永豐庵 在六莊。宋朝建。庵左為東嶽殿,明洪武初年,建《鄉約》所。嘉靖間,有五臺定僧顯異得免倭難,啟龕顏色如生,因造塔。年久庵圮,僧達原重修。

問津庵 在九里鋪。明崇禎年,本真建叢林,邑令馬嘉植碑記。基四畝,免科。有貫休畫《十八羅漢》。

能仁禪寺 在奔牛鎮西。齊黃門侍郎蕭惠開捨宅建,名「禪鄉。」 宋政和間改今額。明洪武初重建。嘉靖間修。

魏墅觀 ,即《舊志》忠佑行廟之一也,地名陳基,舊傳司徒祖父葬焉。或云舊居,殿後有小磨,為故物。

靈濟龍祠 在奔牛閘側。宋政和三年賜額「昇仙觀 」 在縣西南三十二里。唐開元七年,張氏子嗜酒,飲輒一石,鬢髮如銀。越三載,白晝策驢上昇,捨宅建此,故名。後廢,莫知所在。

大聖院 在縣西三十五里。宋嘉熙庚子建。前有石池。寶祐間,光祿卿高暘病目,以池水洗之,即愈。後浚池,得白石羅漢小像一十有八。元至正丙辰燬,明洪武庚戌重建。萬曆庚寅修,里人陳常道有「佛像記。」

「地藏院 」 在張墅橋。

七寶塔 在社學祠旁。相傳,一方以塔廢興為盛耗,今廢址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