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118 (1700-1725).djvu/31

此页尚未校对

廣之

致敬庵 在縣西布政鄉,宋淳祐中建。

延壽庵 在布政鄉劉塘橋。宋咸淳初建。華藏禪寺 在縣西三十五里華藏山,亦名青山寺。宋紹興間,太師張循、王俊敕葬於此,因建寺墓左,以奉歲祀,賜名華藏褒忠顯親禪寺。至今其地因以「華藏」 名墓。經屢發,獨神道片石尚在。高宗御書題額曰:「安民保大、翊戴元勳循王之碑。」 元時寺廢,明洪武、正統中相繼修復,像設莊嚴,與湖山爭勝。後崇禎中,邑紳侯鼎鉉新之。舊有「雲海堆」 、「玉望湖」 諸亭,並廢。

玉泉庵 在縣西錢橋,宋景祐初建,喻工部樗「讀書地。」

德慶庵 在富安鄉賈山,唐天寶中建。

法喜院 在富安鄉,宋嘉定中建。

普濟庵 在縣西四十五里,宋紹興間建。太平庵 在縣西富安鄉,元泰定初建。

化城庵 在縣西五十里俞巷村。宋端平中建。繞庵四匝皆水門,跨以橋,有出塵之致。

資福庵 在富安鄉,宋咸淳初建。有石觀音像,相好殊特。

翠微寺 在縣西安陽山。梁中書舍人陸舉故宅。太清初,為遠山寺。宋太平興國賜今額。明洪武以後,以次重修。

餘慶庵 在縣西長腰山,宋乾道間建。

誌公寺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青城鄉,誌公禪師嘗居其地,故名。宋建炎二年,僧曇顯建,後廢。明洪武中重建,成化間修。萬曆三十八年元旦大殿火。」 以上《西境》。

南禪寺 在望湖門外。梁太清初建,始名護國。唐咸亨中改曰靈山。宋天聖間重建,名福聖禪院。雍熙中,僧某見持缽入寺者,既而求之不得,唯壁間挂錫猶在,眾異之,建浮圖焉。既成,以前所見必僧伽也。將設像其中,則夢一人謂曰:「無煩塑工,泗州有三像,可迎之。」 及往果然。先夕,舟師夢有紫衣僧乞附舟至無錫南禪寺。旦則僧迎泗州僧伽像者適至,乃載以俱來。自是,寺以「南禪」 名其塔。崇寧三年,賜名妙光。元天曆中災,僧心月重建。明永樂中又災。宣德二年僧一葦重建。八年圮,一葦又修,而獨峰、柏庭共成之。其大雄殿,則元僧本復所作,製甚工。天王殿之右有真武、關帝二殿,左有西來閣,今改置觀音大士。俗于此求嗣,塔院之後為法堂寺,四周舊有繚垣,若城然。倭寇嘗登以瞰城內,後遂削平之。塔去太湖數里而遙,或言「風靜之夜,塔上燃燈,影落湖中,燦然可數。」

鎮塘庵 在揚名鄉清寧橋之西。明嘉靖四十三年建。後戒轂等次第增建大悲、「藥師」 、「西方」 等殿,貯大藏焉。

皇清康熙丙辰,因衝擾縣,給照勒石,免地稅。

清和庵 在城南景雲鄉,明萬曆三十二年建。後體音增建禪堂等。

皇清康熙丙寅,僧見眉勒石縣給照,免地稅。

湧蓮庵 在景雲鄉,明崇禎中建。

皇清康熙丙寅,給照免地稅。

磨蝎庵 在城南二里許。前為戶部郎中華雲別業。

《福城庵 》,在城南菰瀆橋之南,華郎中雲之菰川莊也。其曾孫時亨,施僧佛音以建庵。堂殿宏敞,幾埒叢林。有樓五楹,以貯大藏。

保安教寺 在城南五里景雲鄉。始創於梁大同初,在宋重建於紹興賜額,「於乾道」 為禪院,元廢。明洪武二十八年重修,改教寺。嘉靖中,僧廣才等拓而新之。有天王、大雄、穢跡諸殿,有禪堂七佛閣。其地甚僻,多修篁古木,山門流水泓然,可以忘暑。邵文莊公嘗作東林書院于其後,寺基免科。七佛閣係華珂鳴建。

崇福庵 在縣南十五里,宋紹興初建。

崇慶庵 在縣南新安鄉。宋嘉祐中建。明洪武、萬曆先後重建。

淨慧寺 在縣南新安鄉。宋嘉定中建,賜今額。明正統、萬曆先後重修。

顯慈庵 在新安鄉,宋咸淳中建。

妙慶庵 在縣南十里俞村,宋嘉祐中建。裕慶庵 在縣南三十里,俗呼「草庵。」 元至正中建,明永樂、嘉靖間重修。

橫山庵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橫山東坡。宋咸淳間建,明洪武初重修。

雪浪庵 在橫山之巔,結廬洞穴之中,旁有石池不竭。其麓宋時大楓樹二,蔭十餘畝,枝生芸香。今樹合為一,其下有硃砂墩,舊產硃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