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又取黃瀆土為大小二城,當闔閭伐楚回,故因號之。按:闔閭大城在今蘇州府,去潤四百里,無錫去潤亦三百里,取土不應如是之遠。小城在縣富安鄉者,地名閭江邊湖,其城猶在,土人至今有城裡城外之稱。而縣東梅里鄉本有利浦及黃瀆,蓋取土梅里以築閭江之小城,或有之耳。可以正《吳地記》之失。
范蠡城 在縣西十里開原鄉。《吳地記》:「在歷山之西」 ,今謂之斗城,城址猶在。《輿地志》:「歷山西北有范蠡城,越伐吳,范蠡所築。」
西施莊 在縣東四十里宅仁鄉。《吳地記》:「范蠡獻西施於吳,故有是莊。」
專諸塔 在婁巷,如浮圖形,高丈餘,龕其中,而置主以祀焉。不詳其始作。或以「專諸」 刺王僚而死,因葬于此。
鴨城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泰伯鄉。《輿地志》「吳王牧鳧鴨之地。」 今梅里鄉亦有鴨城,又有麋城,去鴨城不遠,其跡無所考。以鴨城推之,當是豢麋鹿處。
黃城 在縣西開原鄉。《史記》: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十二縣。後十五歲,歇言于楚王曰:「淮北地邊齊,其事急,請以為郡便。」 因并獻淮北地,請封于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故吳墟,以自為都邑。《寰宇記》:「黃城去縣十二里。」 今歷山下有春申君祠,去城三里,故道通此黃城。按:黃城與斗城相近,俗因呼「黃斗城。」
龍尾陵道 《越絕書》:「春申君徙封,開此道以屬本邑。」 《後漢?地理志》「無錫侯國」 註:「縣西龍尾陵道,春申君封吳時所造。」 今龍山北尾有路是也。春申澗 俗稱黃公澗。舊傳黃歇徙封江東城,故吳墟澗。其飲馬窟云:每山雨時,注飛湍自峻嶺爭道而下,經愚公谷至寺門,頃刻四五尺少年褰裳跣足,衝亂流逆上,勢若奔馬。澗旁舊有春申祠,頗走巫祝,後改為土神也。
甘羅故宅 ,相傳保寧寺是其地,在興寧鄉。寺前故有甘蕩,明初猶有甘之子孫居其左右。其旁則有齊光祿大夫王琨墓。《舊志》相沿,不知所考。
梁鴻井 在鴻山東嶺。初鴻適吳,史不言其曾留無錫,故向謂山本名皇,其音轉而為鴻,未必以伯鸞之故而名。然鴻既適吳,定嘗居此,遺并具在,斯為可據史之所無,何必非蹟之所有耶?御亭 ,吳大帝時置,在縣東南五十里。望亭市,《風土記》:「隋文帝置市及堰,號望亭堰。」 《寰宇記》:「開皇九年,置為驛。十八年,改御亭驛。唐」 李襲譽改為望亭驛。宋天聖中,以為鎮,置官署。嘉祐間開河通太湖,乃廢堰。
右軍別墅 在縣治西北洛社市,即今開利寺趾是也。有池二,名「滌硯」 、「觀鵝」 者,乃後人傅會為之。
湛長史草堂 宋長史湛茂之讀書地。宋劉鑠、齊江淹皆有《過湛長史歷山草堂》詩。歷山,即惠山也。唐侍御史丘丹為《湛舊居記》。同時韋夏卿輩皆有詩刻石,其故址今為惠山寺。
華坡 ,在惠山寺之東偏。南齊華孝子寶所居,今有孝子祠。
蕭莊 在縣東四十里宅仁鄉,梁蕭侍郎別墅,即今膠山寺故址。
李相讀書臺 在惠山寺左。唐李文肅公紳未貴時,讀書于此,後因置臺焉。《元志》云:「小徑縈迴,繪像其中。」 今則無有矣。
錫麓書堂 在秦皇塢下。宋尤文簡公袤讀書地。初因文昌祠,結廬數椽,雜植竹柏于四垂,而不事華飾。終袤世,歷四傳七十餘年,無所改易。又有遂初堂,始於袤從祖文獻公輝,初名依山,後改今名。宋崇陵嘗手書「遂初」 二字以賜,中藏書三萬卷,所傳公退手抄與其子弟諸婢不得暫輟者咸萃焉。後稍廢毀。至六世孫《𤣱仕元》歸,盡復舊業,起重樓,樹名花,為都人遊觀之地。後燬于火,而藏書亦無存焉。
《雲龍小隱 》宋蔣忠文重珍別墅,在龍尾陵道,今廢,不可考。
「梅坡 」 ,在寶界山。宋彭城錢紳居無錫,既謝知州而歸,遂隱于此。又得泉于巖下,名之曰「通惠。」 至明,王僉事問即其地建湖山草堂稱名處。「繡嶺亭 」 ,宋光祿滕中元作,即聽松菴故地。初名「照山」 ,花木繁若錦繡,故名。
一梅堂 宋嘉定中,蔣忠文重珍致仕歸,築堂于胡埭,中有「萬竹亭」 ,皆自為記。
清閟閣 在縣東南梅里鄉之祗陀里。元高士